股票分析行業競爭甚大,有雜誌最近撰文指出該行業面臨的問題,令筆者身邊的分析員友人都不禁搖頭歎氣。

記得在外資大行打滾多年的前輩說過,以往股票分析員非常賺錢,想當年分析員會Hard Sell(硬銷)新股予投資者,因為分析員可分一杯羹(賺佣金收入)。利益衝突及操守問題促使美國於○三年起,要求分割投行與研究業務,以及設立「防火牆」。現時股票分析員主要靠機構性投資者,相關買賣佣金等決定收入高低,收入Upside(上升空間)大大下降,被裁的風險卻愈來愈高。

佣金不足應付支出

眼看在港上市的證券商,受港股成交低迷拖累,大部分中小型券商錄得虧損。在此情況下,中小型券商未必願意投入大量資源在研究部。部分大行用多種手法降低研究部費用,例如開除高薪分析員(就是教識徒弟無師傅)、開設較一般分析員更低的職位、或以較低價錢晉升實習生等。

筆者曾聽過一位大行董事總經理慨歎佣金不太足夠應付研究部支出。根據Greenwich Associates統計,在○九至一三年間,美國股票買賣的佣金由139億美元,跌至93億美元,歐洲則由42歐元,跌至30億歐元。

新金融產品剛面世時,賺錢機會往往較多,競爭相對較少。例如法興將窩輪零售化初期,賺得盤滿缽滿,直至各大行加入戰團,窩輪利潤率自然降低。股票是一個發明已久的產品,自然也受到拖累。另外,被動的投資方法如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以及衍生產品、高頻交易的興起,券商及投行的佣金收入愈來愈低,對股票也有一定衝擊,股票分析員的需求也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