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準香港」之稱的上海自貿區昨日甫成立,便極速批准25家公司及11家金融機構開展業務,但市場最關注的資本項目兌換及利率市場化等金融創新項目,具體細則仍然欠奉,首批進駐的銀行更是內銀天下,外資要靠邊站。有銀行界指,自貿區勢將搶走香港有關貿易金融及服務的市佔率,但貨幣及其他金融方面低調保守,對香港衝擊暫時比預期小。

上海自由貿易區昨日正式掛牌成立。(中新社圖片)

部分首批進駐上海自貿區主要企業名單

市場對自貿區方案落差

上海自貿區Q&A

正式掛牌 速批36機構

上海自由貿易區昨日正式掛牌成立,可謂「雷聲大、雨點小」,儘管批出36家成立機構,包括8家內銀、1家金融租賃公司、2家外資銀行包括星展及花旗,但內銀可設分行,外資行只設支行,滙豐中國等更是大熱倒灶,未能成為首批獲准「入區」的外資行,而獲批之一的星展中國自貿區支行初期擬服務企業客為主。其餘獲批機構有太保(02601)、申銀萬國(00218)及中信証券(06030)的旗下或合營公司等。

中國5個國家級新區中,以上海自貿區最快「跑出」,反映上海市金融配套及人才的完善成熟,由國務院在七月三日原則上「拍板」通過至掛牌成立,前後不超過三個月。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自貿區發布會上未有交代如何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具體問題,亦無涉及任何稅項優惠,與市場預期有很大的落差。

開通投資微型直通車

另外,中證監允許自貿區合資格內地居民和機構雙向投資境內外市場,形式或類似「微型直通車」。

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行長張新表示,自貿區的金融創新包括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在全國統一部署框架內穩步推進及先行先試利率市場化、在風險可控下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張新更多次反覆強調改革都要以「風險可控」為前提,更特別提出要防止熱錢通過自貿區衝擊境內市場。

另外,中銀監上海監管局局長廖岷表示,中銀監將調整自貿區內銀行貸存比率及監管要求,但他未言明具體細節。

有財資市場人士解讀其論調,指是次金融措施非常之保守,上海自貿區與其他離岸市場相比無優勢,儘管自貿區不出現,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亦早已在五年計劃中推進。對於市傳銀行透過分帳形式管理,即是銀行同時有在岸、自貿區和離岸帳戶,他認為做法倣效台灣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等形式,割斷在岸和離岸資金的劃撥和聯繫,意味政策根本無開放在岸市場和資本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