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魯賢徑屬內街,並連接馬己仙峽道。

中半山與香港的心臟地帶中環緊密相連,所以在很久以前已發展成為本港的一線豪宅區,有多條知名豪宅街,名廈亦處處可見,惟長年發展下,物業難免密集,但若能捨棄大路,名氣相對較低的內街小徑,居住環境更見安靜舒適,如連接中半山馬己仙峽道的蒲魯賢徑(Brewin Path),沿街只有兩個豪宅物業,清一色提供建築面積達約2,600方呎的大戶。

蒲魯賢徑屬內街,並連接馬己仙峽道。

中半山每條主要的豪宅街道也有具代表的名廈,如梅道有外形呈圓筒形的世紀大廈;寶雲道則有豪宅新貴的富滙豪庭;舊山頂道亦有指標豪宅屋苑帝景園,每個項目也有其獨特之處,吸引買家注視,令區內較少被市場提及的內街小徑,長期被忽視,事實上,內街小徑名氣縱然不大,卻是不少追求清幽環境人士的心頭好。

街道短 僅兩幢豪宅

區內的蒲魯賢徑便是典型的例子,其坐落位置介乎馬己仙峽道與梅道之間,在兩條最具名氣豪宅街之間,小徑的知名度自然是被比下去,亦顯得暗淡無光。而連接馬己仙峽道的蒲魯賢徑,是短小的街道,很快便可走完,而沿路僅有兩幢豪宅,單位供應量極之有限,加上四周環境幽靜,與附近名廈林立的舊山頂道、地利根德里、馬己仙峽道等豪宅街道,所呈現的氛圍有相當大的差別。

一聽「蒲魯賢徑」這街名,便知又是充滿殖民地色彩的老街。據悉,街名就是來自港英初期的一名高官蒲魯賢(Arthur Winbolt Brewin),他出生於英國約克郡,一八八八年加入港英殖民地政府,曾任監督學院、總登記官、潔淨局議員等職,並一度出任輔政司一職。

寶園三角形外貌搶鏡

蒲魯賢徑的建築物不多,除了臨時遊樂場外,亦只有兩幢豪宅,包括樓齡相對較新的寶園,物業由廖創興企業發展,呈三角形的外觀極之獨特,有別於本港物業普遍呈方方正正的形態。據了解,三角形是結構最穩定及最有效率的形狀,所以會使用在高技派建築結構。同時,此設計亦避免了單位之間互望的問題,保障了住戶的私隱,迎合豪宅住客所需。

暖水泳池健身室俱備

寶園落成於一九九○年,至今約二十三年,較區內豪宅動輒達三、四十年樓齡,是明顯較年輕。該廈在落成初期,只拆售了少量單位,及至一九九七年時,大業主才拆售大部分單位。整項物業只有約74個單位,每層提供3伙,其中分層戶的建築面積由2,500餘至約2,600方呎,實用面積普遍為1,900多方呎,原則間隔為三房。物業尚有3個複式單位,建築面積由近4,400至逾5,500方呎。單位設計獨特之處是每戶均有兩個半圓形落地大窗,景觀視野因而更見開闊。

該廈雖然為單幢豪宅,但亦有佔兩層樓面的住客設施,包括暖水泳池、籃球場、網球場及健身室等。

放盤8個 4500萬入場

利嘉閣助理分區董事區振輝說,寶園現時有約8個買賣放盤,均屬分層戶,入場費由4,500萬元起,按單位建築面積約2,600方呎計,折合每方呎叫價逾2.3萬元;至於租盤則有1個,月租叫價10萬元。

他續說,由於寶園的放盤不多,因此物業一向成交淡靜,今年暫未聞成交,而對上一宗須追溯至去年,為一個中高層B室,建築/實用面積約2,600/1,940方呎,成交價4,338萬元,建築/實用呎價16,685/22,361元。

寶園資料

地址:中半山蒲魯賢徑9號

樓齡:約23年

物業座數:1座

單位量:約74個

明雅園大宅樓底高

卜居大宅享受的是寬廣的居住空間,「地方見使」的老牌豪宅因而能歷久不衰。位於蒲魯賢徑5至7號的明雅園,乃樓齡逼近半百的老牌豪宅,提供的單位量比寶園更少,物業僅樓高6層,每層有2伙,一律為建築面積約2,600方呎,實用面積則為約1,900方呎。

明雅園具備老牌豪宅的實用特質,利嘉閣區振輝指出,物業單位原則間隔為三房連套房,廳大房大,兼且高樓底有露台,為區內實用的豪宅間隔。不過,該廈暫時未有買賣放盤,至於租盤則有一個,為一個中層戶,月租叫價11萬元。

中半山交投超靜

受明雅園盤源短缺影響,物業成交向來疏落,甚至會數年才錄得一宗成交,而其對上一宗成交須追溯至一○年,為一個地下連花園單位,成交價6,250萬元,按建築面積約2,600方呎計算,建築呎價約24,038元。

區氏指出,政府連番打壓樓市,重擊豪宅市場,以中半山為例,本月至今暫仍未有錄得逾千萬元的成交,市況可謂是一潭死水,不過,業主卻未有因而減價求售,並普遍持觀望態度,令買賣雙方拉鋸情況嚴重,預期淡靜市況仍會持續;至於區內的租賃市場則相對穩定,區內本月至今暫錄得十餘宗租務成交。

明雅園資料

地址:中半山蒲魯賢徑5至7號

樓齡:約48年

物業座數:1座

單位量:約12個

梅夫人婦女會主樓 列入法定古蹟

香港的殖民地時期已成為歷史,但不少具殖民地色彩的建築仍獲保存至今,其中落成近百年的梅夫人婦女會主樓,乃採用維多利亞及愛德華古典復興式的建築,外形古典優雅,而主樓的外部已獲列為法定古蹟。

聖若瑟堂 最繁忙教堂

梅夫人婦女會主樓鄰近花園道山頂纜車中環總站,物業由第15任港督的夫人梅含理(Lady Helena May)於一九一三年倡建,在一九一四年興建,並於一九一六年落成,期後再於一九三七年加建天台。

這座優雅的建築樓高3層,除設有住宿服務外,設有圖書館、閱讀室、課室等設施,以及設計高雅的餐廳。至於該建築的外部屬法定古蹟,內部則屬二級歷史建築。

另外,在梅夫人婦女會主樓旁亦有建於一八七一年的聖若瑟堂,是當時香港僅有的3座天主教聖堂之一。聖堂在一八七四年被一場颱風毀壞,新聖堂於一八七六年重建竣工,而時至今日,該聖堂其亦堪稱本港最繁忙的天主教堂。

聖若瑟堂的外形如陸上的一艘船,寓意教會普度眾生的使命,至於船身是呈淺藍色,設有3個拋物線形鑲有金邊的裝飾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