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股市動盪之中仍可看好。

中國經濟增長幾近全球之冠,投資憧憬無限,不過內地造假成風,就連「歐洲股神」安東尼波頓亦表明不信官方數據,每月飛去中國作實地考察。今期找來參與A股及內地債券市場的基金經理,分享他們在中國投資的種種奇怪現象。打算炒A股的散戶,不妨先聽聽他們的「投資歷險記」。

內地股市動盪之中仍可看好。

投機充斥 股市變賭場

本身是會計師出身的傲揚集團主席兼投資總監尹滿華,可算是首批投資A股的港人基金經理,他○四年成立第一隻中國A股基金。「因為那時候無人了解A股市場是怎樣一回事,有些持有QFII(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的機構,可以說得上是「半賣半送」,希望有其他機構投資者參與A股。」他稱。

他又說:「雖然他們(內地散戶)買企業的股票,但其實並不代表他們相信這家企業的發展,好多時都只係炒概念。」

散戶主導 只炒概念

尹滿華表示,內地股市交易,八成來自散戶,他們對企業充滿各種負面的看法,所以A股向來都予人一種不好的印象:賭場、造假帳、呃錢,更有「圈錢市」之稱,於是A股市場一直缺乏長線投資的資金,資金都只為短線回報,不看企業的長遠發展,是投機而非投資。直至○三年政府推行QFII,外資參與A股市場之後,成為內地民眾的信心指標,對資本市場開始改觀,價值投資的理念始變得受歡迎。

尹滿華回想,初嘗A股投資,對企業管理層的態度最感不滿,「我想找一家具增長潛力的公司,自然就會找上市企業的管理層溝通,了解公司的業務,未來發展方向等等啦,但竟然無人理睬! 我夠膽講句,如果當時我根據年報上面的董事會秘書電話,打得通這電話,有人接聽的話,我不看盤生意運作如何,合埋雙眼,就會投資落去!」

飯局收風 內幕亂飛

「董事會秘書的職責是對外所有投資者關係,一般會找位會計師兼任,如果就連找個小職員接線的資源都不願花的話,可想而知這家公司對小股東有何承擔,對投資者有何保障?」他又指,內地工作文化與香港大不同,亦令外地投資者無所適從,「內地人從來不喜歡接聽辦公室的電話,打手機才可以找到他們,但若我不認識他們又怎聯絡得上,所以打關係變得相當重要。」

他續稱,內地流行在飯局上談工作的文化,「打關係」很容易引伸至內幕消息的問題,企業管理層對內幕消息的概念模糊,甚至將公司資料隨意透露。他又認為,內地散戶投資亦是羊群心態,一窩蜂投資某個板塊,再一窩蜂離場,圈子以外的香港散戶隨時「走唔切」而損手,故他亦不建議散戶短線投資A股。

企業數據自己查真假

「在內地,數字是假,由銷售數字以至整盤數都不可信,所以做分析要用自己的數字。」同為港人基金經理的中信証券資產管理董事甄啟智,負責管理中信証券旗下的RQFII全債基金,他指香港有良好的監管制度,資訊透明度高,但不可以將香港處事的一套放諸內地,A股市場資訊透明度仍有待改進,由報紙、分析員報告以至公司公告數據,都不可盡信。

評級「中性」 暗示要沽

內地投資陷阱多多,作為基金經理的甄啟智指,投資內地公司,事前須對計劃注資的公司作全方位調查,從周邊的公司了解,如供應商、客戶、銀行,甚至競爭對手方面入手,印證公司提供的數據,「例如一家公司自稱做十億生意,是行業龍頭,我就會問它的行家,如果同行做一億生意,就要看看整個市場是否有十一億生意,如果不是,你話間公司係咪好可疑?」他稱。

在香港,投行的分析員報告亦具參考價值,甚或影響散戶的投資決定,但甄啟智就指,內地流行「打關係」的職場文化,對企業老闆要「畀面子」,故分析員報告普遍都會寫得較為「包容」,就算不看好的股票都不會評為「沽售」,「內地的分析報告絕少會出現沽售,當某分析員將股份評為『沽售』,嗰間公司的老闆可能以後都不會見佢,所以在行內都知,如果分析員的評級是『中性』,便要小心!」

估值偏低 長線看好

雖然A股市場問題多多,但他認為市場深度較大,不少概念是A股獨有,例如醫療股,「二千多隻A股中有4%是醫療股,即有近百隻醫療股。」他稱。而且內地正值由出口變成消費主導,但要控制熱錢流動,相信政策陸續出台造成個別股票波動,但認為A股估值屬近年低位,在震盪之中仍會向好,看好醫藥續受惠於醫療改革,而政策重內需,對消費股亦有利,預計滬綜指年內可升約15%。

甄啟智參與管理中信証券中國香港龍頭基金及中信証券人民幣收入(RQFII)基金,後者是純中國企債基金,前者則會把至少七成資產投資於香港上市的公司。

中信証券人民幣收入基金主力投資於高評級債券,AA+或以上債券共逾五成,五大重倉債為神華集團及北京市谷財國有資產等,由去年二月成立以來回報率為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