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價指數之父居安思危

國際樓市於八○年代欣欣向榮,但經歷一輪價格飆升後,同樣逃不過於九○年代爆煲的厄運,美國洛杉磯、波士頓,英國倫敦,澳洲悉尼,日本東京等一起走向衰落。當中,美國波士頓的樓市崩圍,引起凱斯開始研究樓市「泡沫」的危機意識。

他與當時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席勒(Robert Shiller)合作研發出迄今仍被廣泛引用的美國樓價指數,故亦有美國樓價指數之父的稱號。

如何推斷八十年代中美國波士頓樓市出現泡沫?

按研究的模型,收入增長、就業增長、利率、建築成本及其他基本因素只能推動當地樓價漲約15%,但在八八年見頂前,波士頓住宅價升逾140%,因此推測當中存在泡沫。

美國樓市目前是否「起泡」?

部分地區樓價「升唔足」,德克薩斯州就像是「另一個國家」,樓價相對收入持續見跌,難以用「泡沫」去描繪當地樓市情況。另外,當土地供應量具彈性,增幅超越人口增長,就是一個典型的「無泡」例子。

凱斯(Karl Case)小檔案

現職:美國韋爾斯利學院經濟學名譽教授、波士頓聯儲銀行訪問學者

履歷:曾在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任教國際稅務課程

威水史:協合研製反映美國樓市盛衰的標普/Case-Shiller樓價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