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盛衰有時 該轉勢遲早來

據銀行網上估值資料統計顯示,銀行對樓價估值,出現四個月來的首度下跌。這情況不會讓人感到意外,在較早前金管局發出指引,設定住房按揭貸款風險加權比率不得低於百分之十五後,各大銀行先後上調了按揭利率,提前打開加息的窗口,樓價估值已在預期之內。加辣的辣招之後,樓價估值調低,意味着奉行更緊縮的房貸,是對需求施加抑制,招數肯定將導致樓價下調。

今次金管局出手,大條道理是並非直接調控樓價,而是旨在避免樓貸抵押品價值縮水影響到銀行。事實上,根據國基會評估,香港樓價與市民收入比率達十二點六倍,供樓負擔為全球最高,樓價一旦大調整,對銀行影響不言而喻。措施已開始扭轉市場對樓價的預期,令樓價向升的一味樂觀收斂。

在這個角度,金管局出手亦屬正常,或者是其職責所在,但在樓市結構大失衡的環境下,相關措施亦無法避免產生負面作用。銀行對樓按的實質緊縮,與其說打擊炒家,不如說更為打擊用家:一是置業上車客,二是換樓的運作鏈,更因受制於樓按的不足止步於市前。此外,低息引致的房貸商機,突然截斷之後,銀行本身的信貸業務亦會受到衝擊。

本港銀行上一次大銀行集體上調按揭利率,發生在一一年十一月,其時樓市已呈過熱,風險有上升趨勢,但為時不久終因業務考慮,再度回復減按息競爭,以致樓價拋離銀行估值。銀行上一次樓價估值發力「追落後」,發生在去年第三季,其實是樓貸業務競爭走向白熱化。顯示樓價攀升與銀行估值互相牽引效應,在這種牽引關連被打破後,銀行業務的擴展受困,問題並未有解決的途徑,讓人擔心今次會否像一一年的集體上調按息,最終仍功虧一簣。

今次與一一年不同的是,美聯儲超低利率加量化寬鬆的承諾,其時毋庸置疑,現時美聯儲強調的還是那套政策,但已有了鬆動,一方面美聯儲的分歧在擴大,鷹派聲音漸強;另一方面外間對超寬鬆政策的非議,也日益激烈。情況極大影響到市場對利率周期逆轉的預期。本港有業主開始減價沽貨,或者轉賣為租,也是預期改變後,敏感度提升的反應。

樓價出現下調迹象,不能盲目歸因於政府調控收效,一邊是市場會否反覆情況未明,另一邊是樓市周期因素正逐步呈現。前者最多是調整催化劑,後者才是改變樓市升勢的決定因素。市民亦明白市場的周期規律,再牛的市場也有強勢終結時,本港樓市不但已與市民收入大脫節,也基本拋越了所有歷史指標,即使是強弩,也到了末勢。

周期規律的發生可在遲早,但不可抗拒,美聯儲那套超寬鬆政策亦一樣,有生終有息。隨着美國樓市復甦,成為推動當地經濟復甦的引擎,也勢將超寬鬆政策送向終結,因為當地樓市復甦正加快,以致美聯儲提早退市的預期升溫。體認大勢,順勢而行,才是主導本港樓市盛衰的市場力量,而不是政府一招接一招的行政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