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調出招狠辣 殺炒亦傷買家

被稱「國五條」的國務院房地產調控招數,最狠的是嚴格按轉讓所得,以百分之二十計徵個人所得稅。內地這一招,堪與香港辣上辣的招式比併,國五條是自一○年一月國十一條、一○年四月國十條、一○年九月的「九.二九」新政、一一年一月國八條之後,房調的第五度升級。之所以要升級,當然是因為前面的招數功力有限,就國五條的效力如何說好講醜的都有,以香港的經驗睇,即使再狠辣的招式,也不必對其效力太過樂觀。

表面看,從轉讓個人所得抽重稅,比較能精準打擊炒家,這成為支持派的主要理據。這個道理很顯然,但調控要到第五輪,才想起這柄「利劍」出鞘,只能證明早期的調控措施,一是對焦不準,二是打壓不力,以至於始終未扭轉市場預期。然而,今次臨急抱佛腳推國五條(政府不等「換班」趕住出招),會否像投資銀行所料,將凍結內地樓市?

如果「凍結」的意思,是指成交冰封而房價膠着,這情況是會發生的。一般認為今次出招殺炒家之時,也先誤傷買家,因為依內地房屋買賣的現實,往往是賣家要價實收,買家稅費全包,計徵百分之二十個人所得稅,可能轉嫁買家變相推高房價。因為當前內地樓市仍為賣方主導市場,買家處於被動下風,如是者,政策狠辣或一下推高房價兩成,買家肯定先窒步。

政策可硬性規定轉讓個人所得稅向賣家徵收,但你有政策他有對策,一方面賣方可逼買方協議枱底「回水」,另一方面雙方可簽陰陽合同,掩蓋買方孭稅或者雙方分攤重稅的實情。私底下轉嫁的招式頗多,否則以往調控就不會被卸力於無形,這是看淡派的主要理據。在香港,六招一出市場被一時打窒,有財力的買家定過神來,啃雙重辣稅亦照買,內地不排除亦會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國務院下達的政策,要比香港的調控更易走樣。其一,政策一刀切顯弊端。事實上,內地樓市實際表現是多元的,一線中心城市如北上廣深,房價攀到很高,還供不應求,但三四線城市則房價較弱,供大於求空置量大,不但毋須打壓,反而要刺激需求,轉讓徵重稅適合前一線中心城市,卻不適合三四線城市。

其二,政策下放地方易走樣。為避免一刀切弊端,中央會將調控政策下放地方,自行訂執行細則,行開這一步問題隨即來,地方執行勢不向嚴的方向靠攏,而會向鬆的方向行,因而出現政策走樣機會高。以往房調,地方試圖突破中央政策規限,事件屢屢出現,政策下放地方執行,要麼政策拿捏鬆,要麼政策執行鬆是常事,畢竟國務院「遙遠」。

內地買房不乏一炮過付現金的例子,顯示買得起的富人不少,尤其房價到了頗高水平,就買賣而言,是富戶間的交易。政策要打破供需穩定,改賣方市場為買方市場談何容易?再狠辣的招式都不致出現拋售,樓市的短期前景,會是有價無市或價穩量跌之局,買賣互為守望,觀察政策效果好一陣子。至於中央還要出更狠招,是有備還是靠嚇,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