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評級遭降 債危傷口擴大

日前國際評級機構穆迪首充打手,下調了英國的主權債務評級,由於去年三大評級機構已先後調降英國評級展望,作出明確的降級警告,穆迪今次出手並不令人意外,市場更預期其餘評級機構或跟風行動。英國財相歐思邦一向以保住「三A」評級,昭示政府財政決策正確,這次被無情剝去護身光環,勢必對其造成打擊。英國三十五年來首失「三A」,儘管只不過是與歐美多國同一遭際,但其獨有的影響還是存在的。

英國評級遭降,固然彰顯在「最壞時刻已過」聲中,歐債走出危機仍然長路漫漫,甚至債務危機解決過程,伴生的政治危機,令債務危機謀求解決困難重重。所謂歐債危機,並不局限於在歐元區遍燒,而是整個歐洲的問題。現時就英國而論,失去「三A」評級哪怕不出意料,仍難免為其帶來震動,具體表現為國內外的分歧加深,並由此可見就整個西方而言,債務危機的傷口仍在擴大。

先看國內分歧。英國失去「三A」評級後,大損政府顏面,反對黨立即斥為政府之恥,並抨擊政府推行的財政緊縮,無助於經濟復甦,有必要改弦更張。朝野激爭驟燃,執政黨立時面對緊縮政策有效性、英鎊走勢及債務可持續性的挑戰。事實上,實施緊縮政策後,英國已經歷兩輪衰退,政府就緊縮政策的一再辯解已顯得蒼白無力,國民對政府失去信心是遲早的事。

英國政府表明堅持政策進程,加倍努力應對財政問題的承諾,可能無法取信於民,甚至像歐豬國那樣,引發抗拒緊縮的政治動盪。對於民眾來說,重要的並不是評級,而是民生,緊縮政策帶來高利率、高通脹不受歡迎,從而威脅執政黨的管治,一旦到此地步,還何談推行削赤?

再看國外分歧。較早前,在歐債危機演變過程中,對於美資評級機構的推波助瀾,歐盟已深惡痛絕,並質疑華府背後縱容,連同金融監管似是有心追殺英資銀行,有一套打擊歐洲金融競爭力的策略。歐盟決意培植本土評級機構之餘,更逐步採取封殺「評級打手」的監管措施,這次下調英國評級,無論如何理據充分,客觀上對歐盟與評級機構的不和,亦必有火上添油之虞。

評級機構的行動,很有機會被視為藉機上下其手,達到打擊對手的目的。由此亦凸顯了西方面對普遍的債務危機,不惜以鄰為壑,彼此轉嫁風險的暗鬥。尤其美英間金融競爭的嫌隙,也因為評級機構的行動,不斷加深及明顯化。作為全球貨幣暗戰的角力,評級機構左右金融定價的作用是不容否認的,影響所及又何止西方國家板塊?

下調英國主權評級,雖然不出市場意料,然而一旦成為事實,作為歐債危機的一個新節點,引起市場震盪是必然的。目前事態尚在發展中,包括如何動搖英國的復甦,甚至政治生態;如何震動削赤大局,阻延債務危機解決;如何影響英鎊匯價,牽動全球匯市。凡此種種仍在剛剛打開機關,事態將逐步顯露出債務危機的複雜紛繁和糾纏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