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行屋漏夜雨 監管勿助紂為虐

鑑於近期證券行利用資訊科技(IT )的騙案有增加趨勢,其中個別證券行曾遭「黑客」入侵網站,甚至有人冒認客戶發假電郵欺騙經紀行,證監會傳要求證券行提高警覺,加強內控及資訊科技系統的保安,免招損失。同時,在收入持續下跌下,證監會也緊盯從業員會否「出蠱惑」,將會加強巡查,以防證券行爆煲。一種現象帶出一對矛盾:證券行恰如屋漏逢夜雨,又多一層經營風險;證監會為保障投資者,加強對證券行巡查監管。

經營困難與監管繁複,恰恰是業界近期抗爭的一個焦點。近期個別證券行被「黑客」入侵網站,買入一些冷門的「四、五、六線」股,最後證券行招致損失;或者冒認客戶向經紀行發假電郵,要求將資金轉到其他銀行。這些來自資訊科技手段的整蠱,對本已難以經營的證券行,形成新的困擾,老實說,以證券行微薄的營業收入,不論是改善資訊科技,或者增加人手去強化內控,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換言之,以成本投入去換取保安,多數小本經營的證券行都力不從心。

事情不止於如此,在大市成交欠佳、經紀收入持續下跌下,從業員本身會否「出蠱惑」?例如賺佣不夠,自己炒埋一份,一旦輸錢將損失轉予客戶,或直接用客戶股票來炒,甚至挪用客戶股票等。這種情況過去有,現在也不會沒有,意味着證券行得防「外賊」又防「家賊」。有此隱憂,證監加強落行巡查,更頻密定期壓力測試,儘管似是其職責所在,但也給中小型證券行帶來無形的監管成本,因為上頭落行巡查,職員有限也得應酬。

證券行力不從心及不勝負荷,在行業的現實中已非常突出,近期不少證券行已步上結業之途。事實上,行業推行改革也好、加強監管也好,壓力都特別落在中小券商頭上,整個行業生態漸變,中小券商入不敷支,加快了行業的淘汰進程。早已有人預測,假以時日,中小券商將消失於香江的地平線上。

除非這是當局期待的結果,否則對中小券商不能眼白白看其沉淪消失,這些金融中心發端的本土功臣,仍有現實的作用,其營運服務於眾多的散戶投資者,養活數以萬計從業員。遺憾的是,當局似乎無意調校向外資大行傾斜的天平,對中小券商「見死不救」,或許視之為競爭進步的必然。在金融危機翻天覆地的變易後,應反思是否理智地權衡過,一個外資坐大甚至把持壟斷的金融中心,是否就是本港金融的優選?

如果還有心願維繫本土業界的存在價值,令本港金融得到平衡而和諧的發展,目前的做法就應適度改弦易轍。推行改革宜多方平衡,照顧中小券商的需要,以應對資訊科技侵害為例,當局不應只是一味以監管施壓,變成中小券商的催命舉措,成為黑客侵害助紂為虐的幫兇,而更重要的是,有效運用公共資源,保護中小券商不受黑客侵害。事實上,像港交所如此財雄勢大,都難杜絕黑客侵害,中小券商要絕對自保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