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李活華庭名師手筆

「第一」總讓人艷羨,擇居本港第一條發展的街道,對舊物或會有另一番體會。位於上環的荷李活道,乃本港開埠後首條興建的街道,昔日近海的街景,現今已被林立的古董店所取代,而在區內多個重建項目中,以由房協發展的荷李活華庭最受用家青睞。

本港殖民地時期,以港島區發展為先,故港島有不少街道均有逾百年歷史,其中荷李活道更是早於一八四一年英國人登陸港島時,便開始興建,目的是方便運輸軍用物資,在未填海前,荷李活道是接近海邊,惟經歷逾百年發展,街道已離海甚遠。

街名源自冬青樹

不少人將荷李活道與美國電影夢工場「荷里活」連上,事實上,該街道名字並非源於此,因為本港的荷李活道出現前,美國的荷里活根本未誕生,只可以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據悉,街道名字是源於一帶種植的冬青樹(Hollywood),故被稱為Hollywood Road,街道的中文街名則從音譯而來。

由於荷李活道向來是華人聚居地,加上以低下階層為主,故向來極富本地色彩。今天荷李活道與鄰近的摩羅街,已演變成以售賣古董為主的街道,街道遍布典雅的古董店,倍添古雅氣息。在荷李活道一帶閒逛,放眼可見泛黃的照片、古董、舊式玩具、爸媽年代流行一時的電影海報等,可輕輕一窺舊時情。

建築設計曾奪獎

坐落這條古舊街道的荷李活華庭,也有少許歷史可談及,該屋苑是房協轄下最後一個的市區改善計劃項目,以私樓方式出售,物業設計出自名建築師嚴迅奇的手筆,他亦是現時中區政府總部「門常開」的設計師,至於荷李活華庭亦曾獲亞洲建築師協會金獎及香港建築師學會優異獎。

該屋苑發展規模不算大,只建有2座物業,提供約550伙,每層設有8個單位,面積由約755至975方呎,主攻兩房及三房戶型,另有少量特色戶,主要為連平台及連天台戶。由於荷李活華庭以不包括窗台計的實用率高約八成一,故具備廳大房大的特質,不少用家買入單位後,也不欲出售,令屋苑二手交投較淡靜。

此外,屋苑亦設小型會所,提供健身室、麻雀房及乒乓球室等基本設施,亦有平台花園、停車場及商舖,整體配套不過不失。

上環荷李活華庭由兩座物業組成。

街道散布古董店,透現古雅氣息。

荷李活道乃本港歷史悠久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