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寬無限 辣招有限 磚頭穩賺

歐、美版本的量化寬鬆(QE)已盡亮相,不管細節有甚麼不同,未來可預見的前景是,不達目的量寬不罷休,全球性資金氾濫的局面形成。香港受制於聯匯制度,承襲了史無前例的寬鬆政策,以及前所未見的水浸,量寬是無限的,在估計通脹可能再惡化下,引發了財富保值戰,「磚頭」成為穩賺的保值選擇,肯定使本已熾熱的樓市更加火上澆油,而當局調控招數辣又極其有限,成效不彰。

在美聯儲新一輪QE出手後,金管局隨即推四招,包括限制第二套房按揭供款,佔申請人入息比例由五成減至四成;限制最長按揭年期至三十年等,以往罕見招式。金管局意欲助樓市降溫,儘管出招迅速,但一、兩天的效果都見不到,即使招式以罕見體現升級加辣,但始終不敵QE洪流,淪為螳臂當車般的徒勞。調控樓市招式再度無效,當局自暴無能於市場,反成激發入市的動力。

今次出招,金管局既直認出手輕,卻照樣「溫柔」出擊,一副生怕杯水潑熄一團火的架勢。顯示當局出招盡顯投鼠忌器心態,既要遏止漲價又怕重傷樓價,根本不知現時樓價熱度,已到難以遏止的程度,政策判斷力明顯已拿捏失準。這情勢無疑令買家不再寄望,令炒家更加放膽出手,不知來頭的熱錢洶湧入市,許多交易更毋須經按揭,一筆過現款成交,難怪當局循樓按出招打壓,根本莫可奈其何。

樓市增加供應遠水不救近火,政府或金管局總是宣稱有招可出,結果今次出幾招、下次出幾招,無一次出招靈驗。試圖這樣摸着石頭過河,顯見得當局對樓市根本不知深淺。很簡單,針對炒賣的額外印花稅,被樓價升勢所化解,現在市場的說法是用家為主,這是否真實?樓市之內用家比例多少、炒家比例多少,本地買家多少、非港人買家又有多少,目前沒有權威可信的數據,政策根本對不上焦點。

現時租金狂升、樓市日益泡沫化,尋求居住愈益艱難,民生局勢更形嚴峻。樓房成為財富與保值的最佳選擇,市民最嚮往的資產,這種心理正在社會擴散。公屋接獲歷史上最多單身人士入表申請,正正顯示取得廉宜居所的踴躍。社會心態日益向磚頭資產傾斜,大大加重了房屋供應的壓力,而遏止樓市泡沫愈是無效,情勢只會變得愈加嚴峻。政府摸着石頭過河,很大機會錯失調控的最佳時機。

錯失時機的結果,將是形勢更加困難。美聯儲無限QE,將把港樓逼上泡沫化之巔。同一套貨幣政策,應對兩種截然不同的局面:美國是樓市見底,希望提振;本港是樓市見頂,希望打壓。宏觀政策錯配,結果可想而知,這輪QE3甫推,那邊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又暗示天下,還有寬鬆招數可出,美國QE難收手,港樓泡沫何時遏?本港無法解開的這個政策「死結」,令市場不相信當局有法子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