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發展多碰釘 外闖港商回流

面對成本上漲,不少港商近年被迫「走出去」,將廠房撤離內地,轉往越南等東南亞地區。不過,香港中小型企業國際投資交流協會會長趙志雄透露,該會近一成往越南設廠會員,超過五成無功而還,大部分回流內地,透過與其他廠商合作來減輕負擔,或將廠房遷往更內陸地區,部分廠商更索性結業。他透露,該會曾有逾500名會員,但至今只剩300多名。

訂單持續下跌最致命

在玩具業打滾多年的趙志雄表示,逾半數外闖港商均撞得焦頭爛額。他表示,雖然不少東南亞國家如越南、緬甸、印尼等,工資或較內地低一半,當中越南對內銷限制較少,而且產業配套初具規模,吸引港廠投資,但部分會員未能取得長遠訂單,業務無以為繼。

以八十年代已於深圳設廠的馮先生為例,其專門出口手袋及五金類製品到東歐及美國,員工一度逾千人,數年前將廠房遷往東南亞地區,但最終結束業務。他表示,新廠在越南面對多個新難題,包括工人的工作態度及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加上歐洲經濟未明朗,以致訂單不斷下跌,結果需要忍痛賣盤,現時沒有打算重新在內地設廠。

趙志雄表示,勞工密集型企業需改為全自動化機械生產,否則需要遷往內陸地區,藉此減省人工、電費及租金。

二千家港商或結業

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劉展灝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因外圍經濟下滑影響訂單,最終結業的港商可能增至逾2,000家。雖然部分港商近年遷往東南亞或其他新興地區「試水溫」,但直言「好難全數成功着陸」,特別是電子及鐘錶業,新基地的產業鏈未完整發展,對中小企業支持力不足,預期最多會有四成「外闖」港商無功而還。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表示,廠商回流內地要再度面對整體經濟及成本問題,因此要將產業升級,甚至轉移至內地偏遠市場。

今年六月,中華廠商聯合會曾公布「珠三角經營環境問卷調查」,逾八成企業從事OEM(原設備生產)業務,但現時廠商傾向「兩條腿走路」,53.3%企業已有原創品牌,較去年42.9%明顯增加。

趙志雄稱,不少港商為節省成本,將廠房搬往東南亞,但終因訂單不繼而需回流。(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