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增供應為樓市治本

就最近樓市急速升溫,梁特首公布10項短、中期措施,主要着眼於以不同途徑增加供應,表面看都是較溫和的措施,藉以讓新增供應紓緩樓市供求失衡的現狀,並有助扭轉市場對後市缺盤的看法,讓市民知道無需急於在現階段高價入市。另一方面,當局着手制訂長遠房屋策略,向市場長期和持續供應土地,以回應社會對房屋的持續訴求,從根本解決房屋問題。就着其中幾項新措施,跟大家分析一下。

(一)出售公營單位:出售830個剩餘居屋單位及改為只售不租的「置安心」1,000個單位,即短期共推出約1,850個公營出售單位,雖然數量不算多,但對白表首置人士來說,始終是一項期待已久的佳音。原則上支持以折扣價出售上屆政府規劃的另外4,000個「置安心」單位。

(二)確保私樓供應:地政總署會加快審批預售樓花申請,確保私樓供應不會滯後。有人質疑短期供應量是否足夠,但如果能保持每年實質私樓供應量不低於20,000個單位較理想。

(三)工廈改成住宅:房委會將柴灣一座工廠大廈改建為出租公屋,提供約180個單身人士和小家庭單位。有人認為應拆卸重建提供更大量單位,亦有地區人士強烈訴求保留這全港最後一座H型工廠大廈。建議重新審視社會需求與保育考慮的優次,再決定去向。

重新利用荒廢工廈

另外,市建局以先導計劃形式開展兩項工廠重建項目。其中一項提供約180個中小型住宅單位;另一項提供16,700方米寫字樓樓面面積。這些項目規模不大,但卻樹立榜樣,把荒廢了的工廈,重新投入社會,用作住宅或寫字樓,寶貴土地資源獲得重新利用。

(四)推政府空置地:把36幅空置或未充分利用的「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撥作住宅用地,估計合共可提供約11,900個公私營住宅單位。當中10幅已經劃作或改劃住宅用途,規劃署會將改劃有關土地視為優先。

社會應該支持土地用途的改變,以便增加房屋的供應,紓緩樓價上升的壓力。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副主席及註冊專業測量師(產業測量)陳東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