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說全球影響力 財勢權勢聚美國

《彭博市場》雜誌公布第二屆五十位最具影響力人士,跟去年一樣分為企業家、基金經理、決策者、學者及銀行家五大類,當中三分之二屬新入榜,榜上人更替足見過去一年政治動盪、歐債危機惡化及大型金融機構「搵食艱難」。上榜的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人行行長周小川;以及股神巴菲特、Bridgewater基金經理達利奧等連續兩年上榜;新入榜的有蘋果公司舵手庫克和社交網站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

上榜人均為有能力左右市場、塑造理念和政策人士,像伯南克、蓋特納、德拉吉、周小川,屬於有權勢的人;像巴菲特、達利奧、布蘭克費恩、戴蒙、姜建清等,屬於有財勢的人;朱克伯格是新興科技產業的代表者之一,亦可歸於有財勢一類;此外,上榜學者作為權勢、財勢者的智囊,其影響力應依附於權勢及財勢。當人們用權勢及財勢去看影響力時,這個排名榜的核心精神,揭示了當今世界的財勢及權勢,主要凝聚美國。

人們以往有個習慣說法,最大的發展國美國與最大的新興國中國,是全球經濟的兩極,或者喻為兩個引擎。儘管在經濟總量上,一個第一另一個第二,在貿易總量亦在軒輊之間,但就影響力而言,中國肯定難望美國項背,榜上中國人面孔寥寥無幾,足見中國與美國影響力遠不成比例。雖然這場危機起源在美國,但四年過去了,美國未見一沉不起衰敗塗地,其經濟好壞仍有能力決定全球的盛衰。

世界要承認,美國靠策略高明贏得形勢。美國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危機反應迅速有效益,以致其政策力度和政策成本較小,配合產業政策調整得宜,包括恢復其製造業競爭力,增強出口動力,開拓了頁岩油氣新能源格局,降低對石油依賴,奠下復甦的基礎。歐洲、英國、日本、中國的打救經濟亂糟糟,難與美國比併,譬如,中國本來受危機的直接衝擊很小,但政策反應過龍遂遺下危機隱患,加速逼上經濟下行的軌道。

美國高明地運用其財勢與權勢。一方面不但抬升了美元的貨幣地位,以及金融市場的地位,而且贏取了低廉的融資成本,引導着房地產復甦;另一方面揮動監管權力,對美國銀行業的競爭強手落井下石,促成了美國銀行業弱中呈強的地位。金融危機至今驀然回首,世界不難發現,危機未撼動美國的財勢與權勢,甚至可能促成多元經濟反變單極經濟(多引擎變靠美國引領);多元貨幣反變美元獨大(歐元衰落助美元強化稱霸),俱令世界始料莫及。

當然,美國運用其財勢與權勢,精心造就的驚天逆轉,並未使美國的經濟徹底步上坦途,例如復甦緩慢及失業難以逆轉,仍是美國經濟前路的不確定因素,尤其影響美國的「財政懸崖」,成為當地近期的經濟險情,並且可能殃及全球。一般相信,美國最終能邁過這一關。然而,美國的「財政懸崖」足以牽動世界經濟,恰恰又顯示了美國財勢與權勢,在全球的影響力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