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星Column:溫州金融危機恐死灰復燃

二○一一年九月,持續了十幾年的溫州金融市場泡沫開始破滅,一些企業開始倒閉、老闆「跑路」,民間債務危機開始向銀行體系及全國蔓延等。溫州的金融危機一觸即發,在這種情況下,中央出手相救,不僅要求當地的金融機構與政策向市場及中小企業注入流動性,而且也向溫州注入政策性金融資源,加快溫州金融體制的改革。

從後來政府的救助措施,一是採取向金融市場注入流動性的方式,讓將要破產倒閉企業的生命延緩,讓那些瘋狂投機炒作的企業與個人又有了苟延殘喘的機會;二是採取增量式金融改革,如希望把民間資本納入正規金融監管體系下,希望小額公司可轉換為村鎮銀行等。可以說,這些救助措施根本上就沒有觸及到這次溫州金融危機之核心,也沒有把握到這次溫州金融危機的實質,從而也就無法找到化解危機的辦法。

可以說,金融市場過度的槓桿化,是這次溫州金融危機的核心。比如,有調查報告顯示,在溫州300家企業中,126家企業涉足房地產,投資總額6.93億元(人民幣.下同),佔總營業務以外投資總額的69.2%。相關統計還表明,全市企業參與房地產投資總額超過5,000億元。當然,還有炒礦產資源、煤礦、農產品、大宗商品及股票等,投機炒作成風是溫州經濟最大特徵。

過度槓桿化成禍端

金融市場過度的槓桿化,不僅擾亂了社會經濟生活的秩序,扭曲了金融市場的價格機制,嚴重侵蝕整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讓不少人都想變成一夜暴富的賭徒。可以說,當前國內危害中國經濟幾大因素都是與這種賭徒心態有關。比如房地產泡沫、民間信貸氾濫、企業不願意進入實體經濟生產。

早幾天,廣東佛山的一位企業家告訴我,當地有一家行業內的龍頭企業,其企業從事主業的員工近5,000人,但是企業派出37人來經營房地產,竟然從事主業的幾千人的產值、利潤都不及37人的幾分之一。試想,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企業還哪有動力來從事實體經濟?即使政府給出最好的稅收優惠條件、最低的融資成本及最寬鬆的企業環境,這些條件都是無法吸引企業願意從事實體經濟生產的。

這種過度使用現有的金融體系及過度的金融槓桿化,在資產價格處於上升期時,投資者無限信用擴張的行為會不斷強化,投資者更有意願進入高風險的資產,其潛在風險更是不容易暴露出來。但是,當資產價格處於下行期時或金融泡沫破滅時,所有的問題及潛在風險便都暴露了出來。二○一一年溫州民間信貸市場危機,就是各地房地產價格逐漸下落所引爆的。而且各地的房地產泡沫破滅得愈是厲害,溫州金融市場面臨的風險就可能愈高。因此,在國內房地產市場不可能回歸到早幾年過度投機炒作繁榮、房價不可能再度快速飆升的情況下,溫州金融市場所面臨的問題與危機就會愈大。這就是為何溫州金融市場經過近一年的救助,風險仍然愈來愈高的原因所在。

有數據顯示,截至二○一二年四月末,溫州社會融資規模約9,800億元,比二○一一年八月末減少約760億元,銀行表外融資、民間借貸市場分別比去年八月萎縮20.49%和11.82%。銀行利潤減少,不良貸款增加。比如,從浦發銀行半年報可以看到,上半年新增不良貸款上升幅度約為31.7%,主要集中在溫州和杭州地區。溫州人民銀行有人測算,溫州市銀行業平均不良率將繼續上升,估計高點會在今年十月前後達到4%左右,並在此後維持高位運行。與此同時,溫州企業減產停產現象增多,全市3,99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60.43%的企業減產停產。有報道稱,溫州部分中小製造業企業失業、返鄉潮也開始愈演愈烈,從而使得溫州銀行業的資產質量惡化、許多企業的資金鏈可能斷裂、民間借貸市場導致社會衝突增加等。在這種情況下,是否能夠保證溫州金融危機不會重來就十分令人質疑了。

因此,要化解溫州金融市場的危機,就得重新界定信用擴張的邊界,減弱對金融體系的過度使用,對金融市場全面的「去槓桿化」等。而要做到這點,淨化這些溫州資金得以過度槓桿化的土壤,需設立制度規則遏制各種過度性投機炒作。否則,溫州的金融危機可能重新再爆發。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易憲容

內地房地產泡沫爆破,是去年溫州民間信貸市場危機的成因之一。(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