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銀行輪流過堂 美金融政治兼得

渣打銀行與紐約州金融監管機構,就洗錢指控以三點四億美元罰款達成和解。雖然罰款的數目比當初市場盛傳的要少,但亦比盛傳的渣打「還價」高許多,況且關鍵是渣打認罰,表示痛腳被人捉着,形勢對渣打不利。三點四億美元罰款,這不過第一筆代價,因為渣打還面對四家美國監管機構的調查,可能涉及以民事罰款和解。渣打為擺平洗錢案,試圖破財擋災,但可能破了財未擋災。

洗錢案的一段插曲,是英國政界發聲,與美隔空交火。英國議會財委一位成員說的:這是美國政府高層計劃好的,華盛頓是在打貿易戰,意圖將倫敦的交易轉移到紐約。言論具代表性,其實英國政界的指摘不無道理,因為美國相對集中、接二連三地指控英國幾大銀行--巴克萊、滙控及渣打,這幾大銀行如同英國銀行業的標誌,而且就渣打的洗錢指控,未經雙方政府協調突然襲擊,在倫敦與紐約存在競爭的背景下,美國的動機的確可疑。

就在隔空交火後,兩國財長旋風式會晤,而洗錢案亦旋即罰款和解,聽證會都不用開了,顯示協調的滅火行動啟動,英國政界聲音亦靜下來。美國不願雙方隔空交火繼續張揚,急切滅火顯得其心中有鬼,金融危機中美國的龍頭銀行,家家灰頭土臉、信譽掃地,對英國銀行的「好景」難免牙癢癢的想咬一口。美國被質疑設計就伊朗核威脅借題發揮,置自己於道德高地上,而行使對別國金融的監管權力。

在沒有合法授權下,美國對伊朗單方面實行金融制裁,並且可運用監管權,脅迫別國認同、參與制裁,以此為準則對別國銀行執法,這種霸道做法已被「合法化」。美國的目的達到了,因為其已居於主導國際規則的有利地位。金融得益足以延伸政治層面,一方面制裁伊朗是美國大選總統奧巴馬的重頭戲,誰為伊朗洗黑錢,誰就犯上奧巴馬大忌;另一方面英國銀行勢頭招搖,犯了華爾街的大忌,奧巴馬替華爾街「做低」英國銀行,替華爾街出氣,亦有利大選中得到金融寡頭撐場。

美國出手顯然不僅僅是金融的,也不僅僅是政治的,正是這一輪監管執法,橫掃英國銀行的玄機所在。基於實現這個大目標,紐約州金融監管機構逕自指控英資銀行,表面上雖然冒犯了財政部、聯儲局等聯邦機構,但無損大目標,冒犯就不過是小菜一碟,聯邦機構並不會因此處置突襲英資銀行的紐約州金融監管機構,因為紐約州做的根本就是聯邦想做的事。

美國今次對英資銀行興師問罪,其追求的終極結果,不是要與英國撕破臉皮鬥下去,整體上已接近尾聲,其目的大致已達到,安撫英國成為興師問罪的下一部樂曲。雖然未必像英國政客所說,此役是精心設計的戰略,但從事件早執把柄,到擇機引爆也頗工於計謀。睇效果,此役對鞏固美國的金融霸權、美元霸權有重大作用,亦蓄意向世界展示了美國的金融肌肉。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