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莊家機制減少誤解

上周接受了一家電子交易程式公司的邀請,在該公司的論壇活動上做了一個關於Market Making(莊家業務)多年來演變的歷程的演講。上台前以為以目前淡靜的成交,加上題材亦較冷門,不禁擔心席間觀眾反應冷淡。不過到正式開始已座無虛席。演講反應良好,也需要多謝主辦方的邀請。

特意提到Market Maker這話題,是因為相信本文見報之時,由港交所與發行商共同商討的業界準則應該已公布。筆者想在此說一下別的地方可能沒有提過的看法。

有觀眾問我其實交易所及監管機構有否支持Market Making的業務。目前香港的上市期權及窩輪牛熊證的莊家責任,均是多年前編寫的,市場沿用多年,經歷過○七年的大牛市,及○八年的金融海嘯的洗禮,到目前仍然適用。

香港監管勝在平衡

從這方面來看,交易所及監管機構的確有一定功勞,除了一般象徵性的莊家交易費用優惠外,交易所及監管機構最大的支持,其實是維持了一個穩定的交易環境,一方面對莊家有適當的要求,但不至於盲目推行,令投資者與產品之間失了平衡,引致市場萎縮(情形就如之前的新加坡、韓國等地一樣,過分的監控以致市場萎縮)。

金融海嘯後,銀行形象插水,筆者認為,一般人對銀行的取態已有所改變,大家不單只不信任銀行產品,甚至開始質疑,投訴機制經常被濫用,源於很多時候大眾未必完全了解市場、產品設計、以至交易模式的細節。

是次窩輪業界準則商討,目的除了提出了新的主動報價機制及其他修改外,另一方面亦希望藉此提高投資者對現有市場機制的認識及了解,以減少大家對Market Maker的誤解。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

荷合股票衍生部董事 黃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