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響警號 借來繁榮難久

港股的零售股份跌浪,是市場對行業前景憂慮的表現。香港零售表現自首季起就有軟落徵兆,次季的進一步看淡,龍頭零售企業的同店銷售大幅下插,是對軟落趨勢的確認,下半年似無回復看好的理由。本港零售市道自沙士時跌到冰點,到內地公布粵省居民個人遊政策措施,迅速翻過身來,已經成為經濟的重要支撐,零售一旦不濟,香港經濟增長勢受拖累。貿易、金融、零售齊洩氣,顯示本港經濟政策的失敗。

這種狀況碰上歐債危機當頭、全球經濟放緩,香港經濟放緩就沒甚麼大不了,亦有了現成的解脫理由。然而,回歸十五年來,香港經濟幾乎停滯不前,睇睇數字:九七年香港人均名義GDP是二十一萬零三百五十港元,到二○○九年是二十三萬三千零六十港元,十二年間物價下跌了百分之三點一,每年實質人均GDP增長只是百分之一點一二。如計入近幾年的數字,恐怕這個百分之一點一二的增幅,仍然沒有甚麼改變。

香港在經濟意義上浪費了十五年,難道不是經濟政策完全失敗的證明?再睇回零售的興起,不是政策施行甚麼妙策,而是由內地開放個人遊而一舉推起,香港不過坐享其成而已。這幾年零售數據很漂亮,是金融危機大勢中,消費的逆市奇葩,但切記這股消費力不是由港人創造的,也不是本港政策打造的。因此這種借來的繁榮是會流走的,現在恐怕是流走的兆示,個人遊正在日益顯出疲態,兼且效益衰減。

本港購物旺區,售賣平民日用品的店舖愈來愈少,全球奢侈品牌不斷進佔,並不證明香港人的消費提升檔次,而是內地客的消費撐起的假象。近幾年全球勒緊褲帶過日子,香港的零售業風景這邊獨好,吸引着全球品牌零售商入駐,令香港特別風光,問題首先是這股風潮可以維持多久?此外,奢侈品牌紛紛入駐,也是風光背後有負面殺傷力。

對這種借來的繁榮缺乏眼光、抱有幻想,製造了愈來愈大的租金泡沫,反使營商條件開始惡化。過去一年零售旺區的舖租普遍上升四成以上,個別舖位租金甚至飆逾倍,這是對個人遊興旺的滯後反應,但此動向也足以在個人遊熱情衰減時造成拖累效果。因應個人遊興旺,早時大事擴店的零售企業,很快將面臨着成本打壓經營的後果;而舖租飆升亦正在不斷趕絕傳統、小型經營民生必需品的零售商。

零售業的興旺到衰落的演變,將證明「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個真理,沒有自主的繁榮,遲早要付出代價。香港在享受個人遊繁榮時,當局坐享這時的安樂,並沒有好好利用這段借來的時間,打造內在的消費動力,到頭來將收穫這段繁榮的後遺——昂貴的營商成本以及競爭力走向低落。日後恐防市場須以大調整的方式,經受一段大震盪由租金泡沫回歸合理。現時零售呈現回落,繁榮可能離去,已拉響了警號。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