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一筆爛帳 內銀幾多風險

內地處於破產程序的中江集團,被揭債務規模八十億元人民幣,牽連國有商銀,媒體盛傳光一家銀行涉及三十億元人民幣,這不是小數目。中江這盤爛帳在查證中,但市場由此至少產生兩重疑慮:一是內銀的風險內控機制形同虛設;二是一直以來內銀象徵財政健全的不良率,顯得極不可信。其實上述疑慮早已存在,揭出中江爛帳,只是使疑慮更似事實,一葉知秋,內銀整體風險更加受到關注。

內銀內控機制常自詡設置周密,但顯然不堪中江這一擊。中江這樣一家民營企業,二○一○年底光在相關一家銀行的貸款已達十億元,二○一一年時中江敗象已露,其他銀行已有所察覺之際,這家銀行對中江的貸款反增至三十億元。這是難以用正常準則解釋的,如果說銀行有內控機制或者有正常的監察,難以讓人置信。就算是內鬼作祟,搬動那麼巨額的款項,竟然內控機制不知不覺,這又算是甚麼內控?

更詭異的是,去年九月這家銀行還為中江撮合了價值三億元的信託理財產品,卻一分錢利息都沒收,這是罕有的例外。所謂信託理財產品,其實是內銀流行的旁門左道,銀行以中間人身份,撮合一宗高利息貸款,從中收取百分之五的中介費,是近幾年內銀搵快錢的招數。這家銀行為中江信託理財產品做「義工」,顯示了內外「打籠通」的迹象,同時令人奇怪的是,當中監管的缺位。

作為監管者的中銀監,一向不反對信託理財產品,只是反對銀行從中作擔保者,然而中銀監理應知道,內銀充當中介增加了信託理財產品的欺騙性,也擾亂了金融正常運作,敗壞了社會的信用風氣。中銀監縱容銀行旁門左道地搵快錢,腐蝕了正統的經營理念,模糊了是非。正是有這樣的前因,內銀巧立名目的收費層出不窮,搵快錢滲透基層的思維,可說是內控廢弛的慢性毒藥。

中江事件令人憂慮,這不是浙江獨有現象,國有商銀作為全國性的銀行,旗下各省同類事件有幾多?與此同時,諸如中江這類爛帳,更不會是一家銀行「獨享其成」,牽連的銀行又有幾許?這個憂慮使市場質疑,內銀不良貸款率持續下降的說法,並不真確。在監管上,以往的銀行自查,由上而下的督察,以至壓力測試是否走過場、虛有其表?股市中內銀股下跌的表現,正正表達了市場這種質疑。

上世紀內地國有銀行在剝離巨額壞帳,改制成商業銀行後得以重生,貌似發展驚人,接連打入世界五百強,但經營與管治未曾強健起來。長期以來,內地銀行賺錢能力縱表現驕人,眾所周知是壟斷經營的結果。事實上,在擁有壟斷經營地位之餘,政策更不惜犧牲大眾的利益,加以過度的保護,銀行不但暴利經營,更會「踩紅線」經營。對內銀的另一重質疑是,當局基於對內銀過度保護,恐怕在監管上有護短的取向,對內銀的風險不惜有意力加掩蓋,令內銀的壞帳深藏不露。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