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需未爭氣 經濟不縮都幾難

中國三月份進出口數據,令市場驟然「驚起」。出口略好於預期,但進口大遜於預期,兩相沖抵之下,扭轉了二月的逆差局面,意外實現了貿易順差。數據不客氣地指明中國的現實:一是外需未給中國帶來其希望的撐持;二是內需始終不爭氣,未成氣候。這意味着經濟下行已是既成的事實,是否有硬着陸風險,要睇政策怎麼做,因此增加了對政策放鬆的預期。

當局政策推動的目標,已經算是比較保守,國務院希望「在保持出口穩定增長的同時,適當擴大進口規模,包括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進口,適度擴大消費品進口。」目標儘管保守,但仍顯得空泛而不切實際,例如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是歐美卡住不放的部分,要擴大進口得看人臉色,歐美臉色未悅,擴大進口無從談起。

至於能源原材料進口,是決策人對經濟現實視而不見。近年一直進行的宏觀調控,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壓縮過剩產能,既然大舉壓縮產能,又圖擴大能源原材料進口,豈不是癡心妄想?作為房地產調控的後果,內地鋼材、水泥都浮現大面積產能過剩,像這種內需不振,自身產能都無法消化的現實,擴大進口胃納何來、動力何在?這樣決策無異於放空炮。

適度擴大消費品進口,目標亦形同虛設。盛極一時的「中國製造」,有甚麼消費品得靠進口?難以想像。況且春節一個消費浪潮過後,內地明顯進入了消費低潮期,像深圳、廣州、珠海這樣的先富城市,消費都低沉下來,其他地方有甚麼戲可唱?儘管近年國民收入提高了,但在通脹纏擾的大氣候中,要國民大破慳囊消費,無疑是不太現實的政策目標。

貿赤在經三月份逆轉後,恐怕難再轉回去,有專家分析指出口最壞時候已經過去,往後順差還會擴大。商務部估計,今年總體會維持順差狀況。這意味着估計進口無長進之餘,仍只能企盼出口有作為,即使是低個位數增長,也是經濟增長的救命稻草,因為很明顯,投資、消費兩瓣都難以指望,在左支右絀之下,出口成為經濟增長不可多得的發光點。

中國當前的經濟現實,打翻了兩項預期,其一,中國引擎說失靈。後金融危機期,全球一度寄望中國振作起內需,打救危機的世界,現在中國無法倚重內需,反而希望抓緊外需(出口)這根稻草,力抗經濟下行。實在是最大諷刺,證明世界不了解中國,也高估了中國政策的執行力及效果。證明中國做好自己,不依靠他人已是大成就,弊在中國經濟要等出口好運到,尚未能不求於人。

其二,政策空間得而復失。在貿易錄得逆差下,市場預期人民幣匯價壓力得減,放鬆政策的空間打開。但在貿赤逆轉兼且通脹回升之下,被打開的政策空間似乎又再關上。經濟下行的現實,偏偏指盼着政策做些工夫,恢復增長動力,但顯得空間有限,這說明政策兩難情況可能再現,困擾內地遏通脹保增長的努力。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