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銀暴利屢創新高 政策檢討刻不容緩

內地銀行即將進入業績公布期,人民銀行上周末突然宣布調低存款準備金率半個百分點,並在本周五生效,雖然對內銀去年的業績不會產生影響,不過客觀上對內銀依然是利好因素,有助其未來一年的業績保持亮麗。

事實上,中央對內銀無微不至的關照,過去幾年亦造成一個獨特現象,內銀盈利不斷創新高,成為全球盈利能力「最強」的金融機構;相對歐美市場的同業受累於金融海嘯,大部分要向本身政府求救,不僅盈利較高峰期大幅回落,公眾形象更直插谷底,內銀的表現何止是鶴立雞群,簡直是活在天堂與地獄的分別。

中國銀監會早前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內地商業銀行去年淨利潤達一點○四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創歷史新高。上市銀行的表現亦相當驕人,十六家上市銀行在去年首三個季度,淨息差收入逾一點二萬億元,佔營業總收入達八成,可見淨息差是內銀最主要的「暴利」來源。以現時的利率水平計算,銀行在存款和貸款之間享有的息差至少達三厘。

與歐美同業須面對自由市場殘酷的競爭不同,內銀基本上是處於一個受嚴密保護的溫室,內地金融業開放程度有限,利率高低完全掌握於中央官員手中,大型國有銀行雖無壟斷之名,卻享有壟斷之實,加上監管機構對內銀濫收費用的劣行視若無睹,默許其魚肉存戶,難怪內銀的盈利多年來「傲視」全球。

如果內銀享有高盈利是銀行本身擁有良好的管理隊伍、做好風險管理及成本管理的結果,大家自然無話可說,只能投以艷羨的目光,可惜內銀的暴利源於利率不自由化,人為地將銀行的利息差距擴大至令人眼紅的地步。此外,銀行向存戶徵收名目繁多的收費項目,令廣大存戶「聞費色變」,怨聲載道。

銀行業是現代經濟社會的重要中介樞紐,不能管死,也不能放任不管。前車可鑑,歐美國家的銀行業也曾有過盈利風光的時候,但這些是歐美政府對於銀行的投行業務採取放任不管態度,任由他們發展衍生工具,在市場進行大量搜掠的結果,現在則是連本帶利地嘔凸,自討苦吃。

內銀暴利是制度不健全的冰山一角,要消除暴利,涉及利率市場化、降低市場進入門檻、加強風險管理、設立存款保障制度,每一項變動都涉及千絲萬縷的利益關係,也需要數以年計的時間推行。不過,中國經濟發展若要成熟,金融體系若要健壯,不能不盡快踏出這一步。

內銀業界基於保護自身利益的大前提,對所有可能損及其利益的改革,都會本能地抗拒,或者採取不合作態度,是很自然的結果。按照內地目前的制度,改革必須由上而下,由政府帶頭開放金融業,打破銀行業目前相對的壟斷局面,將內銀長期享有的不公平暴利,歸還予社會上其他持份者,包括企業和民眾,令內地經濟走進長期可持續發展軌道。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