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數據報喜 經濟現實堪憂

美國經濟數據報喜,一是申領失業救濟的人數意外減少,二是新屋動工增加。儘管一減一增的幅度未必顯著,但在經濟處於春寒的預期,儼然注入兩股暖流,略驅經濟寒意。尤其兩項數據,被視為觀察美國經濟復甦質量的關鍵數據,因而對股市引發鼓舞作用。其實,近期美國經濟細微改善的數據,已經在不斷滲出,美國經濟是否就此轉身向好?

對美國經濟市場再多解讀,總不及聯儲局的權威。較早時,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在國會作證,還戮力散布悲觀的氣氛,敦促參議員切勿過早搞財政緊縮。在伯南克看來,失業率回落到百分之八點三不算甚麼,並「不能充分反映就業市場的疲軟」。但聯儲局會議紀錄揭示,對第三輪量化寬鬆的分歧,已幾成勢均力敵對峙,反映對經濟向好看法的「陣營」已經壯大,伯南克式悲觀的認同者減少。

到底誰看錯?不會很快有答案。習慣上應當信伯南克多些,失業率並「不能充分反映就業市場的疲軟」,點出了數據與現實不脗合的玄機。以失業率為例,實情是長期失業的人數增加了,在美國完全退出就業市場的多達一千五百萬人,這些人能否再就業已成很大疑問。更未計及美國大學畢業生比例低於大部分富國,中學輟學比例卻高於大部分富國,人力資源中長期的隱憂。

就業問題的另一面是,有工開以後收入的多寡。就業人數上升,而人均收入中位數下降,經濟同樣無裨益。美國許多企業出現工資落差現象,新聘員工與老員工的收入大幅拉開差距,從而拖低了中位數。影響在於一方面社會的消費力比以往下降,另一方面民眾的置業能力降低,由此牽涉到房地產業能否恢復以往動力。

就房地產業的恢復,較早前伯南克表示,疲弱的房地產業是美國經濟強勁復甦的嚴峻挑戰,又認為高失業率和更嚴格的購房信貸標準,都使得年輕人購房積極性下降,房價下跌也使居民消費意願下滑,因而強烈呼籲銀行業助民眾置業。伯南克的催谷或許多少有些作用,加上股市好景創富有成,總有一批置大屋的人,帶挈房地產新開工量略為增加。

然而,過去數年,美國平均每年有約二百萬套住宅斷供,伯南克想銀行幫手谷樓市,難免響應畀面的寥寥,始終交易對手風險存在,仍是銀行的緊箍咒。因有承接、有需求的購買力依然很弱,美國提振樓市仍有很長的路走。況且,銀行業還要緊盯歐洲危機的發展,當地一旦有重大變故,銀行不但無法幫手谷樓市,還可能「落雨收遮」努力收樓拍賣套現,變相踩上一腳。

美國經濟的內在問題是結構性的,如果聯儲局只有開大水喉沖刷經濟的本事,未能觸動結構性的改革,要根本扭轉失業和樓市兩大頹勢是不可能的。開喉放水可以製造短期的財富效應,卻無助經濟恢復良性的循環,伯南克不會不懂,捨腳踏實地改革,而靠營造泡沫催谷,那是只圖急功近利。難怪有人質疑,用花俏手法將美國經濟扮靚不過是大選工程,大選過後經濟勢重現醜樣怪形。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