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危機向華求援 美債前科不可或忘

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任重道遠,雖未獲得解救歐債危機的具體承諾,但為釋出友好善意走出第一步。中德交手沒有唇槍舌劍,沒有在人權和人民幣議題上針鋒相對;中國沒有簽下買歐債的支票,德國亦沒有答應承認中國經濟的市場地位、輸入技術或解除武器禁運等,雙方均迴避一些敏感話題,但中國與德國甚至整個歐洲正愈走愈近,可期待在今年較後時間取得突破性合作。

中國若能將借給美國萬多億美元的國債抽出部分轉買歐債,已可令歐元區受惠無窮。歐洲固然希望獲得中國這位腰纏萬貫的「投資者」垂青,中國亦苦於為三萬二千億美元外匯儲備尋找出路,現時只能迫於無奈停泊美債;美債規模即將超越當地GDP,中國賺取的利息如同雞肋,還被美國視為「假想敵」,處處受掣肘;中國此時若對歐洲增加投資,將令形勢產生微妙變化。

去年歐洲試探式求救,但金磚國家反應冷淡,被譏為「富人向窮人伸手」;踏入今年初,局勢卻有出人意表發展,法、意、西同遭降級,但債券孳息仍大幅回落,中國和歐洲(希臘除外)態度亦有所軟化,歐盟成員絕大部分願拋下身段,同意遵守新的財政紀律,向中國求助而非罔顧面子。內地對援歐之反對聲音已非一面倒,先決條件是要有「交換的禮物」。

中央官員表示會透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歐洲穩定機制(ESM)等渠道參與援歐,所用亦是「研究和評估」等虛無字眼。中國當然不會無條件奉獻,最快水到渠成的相信是向國基會出資,中國增加話語權亦得其所哉;而參與ESM則有討價還價餘地,承認中國市場地位面對的阻力料會較輕。

儘管歐債危機露出曙光,惟無論歐洲央行、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EFSF或七月起啟動的ESM買債,也不過是「塘水滾塘魚」,暫解燃眉之急,美國擺出愛理不理的態度,向中國等新興市場叩門已是唯一選擇。歐洲商戶固然趕學普通話,迎接中國「財神」,在國家層面上,中國亦被視為「救星」。信心是解救危機之根源,若有中國撐腰,無論是象徵意義或實質幫助,歐債孳息回落可望立竿見影。

中、美、歐之「三角關係」一向時好時壞,但中美近年摩擦不斷,美國亦插手亞洲區內事務挑動中國的神經,人民幣議題更是老生常談;美國與歐洲已非「盟友」,陰謀論者更認為美國樂見歐元區崩潰,讓其成為最終得益者;反觀中國與歐洲之關係近年較美國好得多,在貿易和人民幣匯率鮮見摩擦,很自然會走在一起。

希臘和葡萄牙是燙手山芋,若可阻止危機蔓延至其他大國,歐債危機基本上仍可受控。京官強調歐方自身努力是關鍵,中國直接買歐債有很多忌諱,內地輿論存在壓力,即使違約風險不大亦有歐元貶值之虞,但適當平衡外匯儲備投資組合,加上在適當時候施以援手,可達致「雙贏」局面,也無需長期被美國牽着鼻子走,不過中國有被美債「綁架」的前科,即使間接增持歐債亦要小心為上。

地產網大革新,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