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國有錢出錢 總勝過獨力難支

全球主要國家財長和央行行長聚首華盛頓之際,二十國集團(G20)和「金磚五國」分別展開不同層面的磋商,主題當然是全球經濟形勢,及火燒眉毛的歐債危機。雖然會商匆匆,成果有限,但各方表達出關注的意願,始終是國際合作開啟的象徵,顯示對危機一旦爆發,沒有哪個國家能置身事外。這情勢比中國一再聲稱的援手歐債,更為有力及有效。

早前歐洲多國都邀中國買債,中國口頭表達援手的熱情,在歐洲的反應極端化,有人歡迎中國介入,有人猜疑中國動機。可見,中國有心打救歐洲,也未必是好事。首先中國救歐必是獨力難支,整個歐洲的債務危機在蔓延中,財務黑洞最終可能深不見底,中國若承諾傾力救歐,可能踩入「美元陷阱」後的「歐元陷阱」。

國家外匯局局長易綱承認,中國在協助解決歐債危機中作用有限。中國明確了歐債危機,畢竟只有歐洲人自己解決,在主導理念上顯示走出「白武士」角色的窠臼。中國透過推動國際合作去打救歐洲,比自詡「白武士」更有意義,也更為現實。即使現時研擬的金磚五國向國基會(IMF)注資,人行行長周小川也倡導突破金磚五國範圍,納入七大工業國(G7)等其他國家。

周小川這倡議別有新意,因為金磚五國的意向雖欠詳情,但原則不外是有錢出錢,無法強制每一國家出錢多寡。據悉,俄羅斯和印度無意打救發達國,印度已表明有自身的問題,顯然指自己莫財何來救人;俄羅斯是否有閒錢可出,端視油價能否上到每桶一百二十美元,這是其收支平衡點(花旗估測),目前油價不在這一水平。金磚五國中真正能有錢出錢的,可能是中國和巴西而已。

所謂注資IMF,是激活一個規模五千七百餘億美元的資金池,叫做「新借款安排」,資金來自成員國的雙邊貸款。透過IMF挹注歐洲,要比國對國雙邊買債穩妥,原因在於有IMF的中介,就算不屬隱性擔保,至少有IMF做證明人。中國希望G7介入,顯然不在它們有錢出錢,不過是想有合作氛圍,又得到更多話事國「畫押背書」,以免一旦賴債雞同鴨講。

應當指出,中國的做法顯得精明起來,當然這是昂貴學費換來的。眾所周知,中國外儲成副身家押重美債,在美元資產貶值及美債賴債風險下,頗受來自國內外的批評壓力,有灰頭土臉之羞;即使歐債危機初起時,也以為很快雨過天青,出手形同「撈底」,大手買入有着數,後來看勢頭不對,才急急調整對策。

歐債危機是一個棘手的慢性病,一年幾載未必能大病見愈,需要長期治療調養。中國早前欲當「白武士」如同講義氣承擔醫藥費,既超乎能力也不討好,激勵歐洲自救,將救援大任引向國際合作、多國合力,才是中國盡國際義務、體現大國責任的正途。

地產網大革新,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