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挺身穩定市場 華謀自保卻失分寸

標普摘下美國國債的三A光環,有心選擇周五收市為時點,是有意預留時間予市場消化消息、採取對策、減少震盪,力抗出現黑色星期一市場崩圍,各方在有實際行動之前,都先出口術表態以求「維穩」市場。七大工業國(G7)及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及央行行長分別發表聯合聲明,強調採取措施保金融、促經濟。

值得注意的是,像日本、俄國也以個別國家名義,表態稱美債投資策略不變,這同中國的厲聲譴責不同,大有「托市」維穩意味,用意不難理解,都是美債大債主,不想資產慘跌。中國在美債損益上比日俄更敏感,姿態太生硬,既不能改變事實,也無助於自保,明顯有失分寸。

美債雖遭降級,但仍是全球流通量最大、安全性較高、無可替代的儲備資產,這是國際社會的共識,也是各國眾星拱月般地表明,美債投資策略不變的原委,譬如俄國總理普京曾猛烈批評美國轉嫁負擔,是世界經濟的「寄生蟲」。但到宣示穩定市場決策時,姿態卻變得柔軟。這就是對美債難以離棄的無奈,中國亦無例外。

中國是美債的海外最大債主,處境比任何國家都進退維谷。截至今年五月,中國持有一點一六萬億美元的美債,假如美債帳面資產縮水百分之一,中國帳面損失就是一百五十億美元。這個損失令當局頗難向民眾交代,勢必備受批評,然而,中國今後可能還得在不情願之下,像日俄一樣繼續買美債。

中國的進退維谷,還在於歐債又「洗濕了頭」,迄今持有的歐債高達六千億歐元,當中歐豬國國債一千億歐元。流動性比美債大大不如的歐債如遭降級,風險更大,現在國際上不乏專家估測,評級機構可能掉轉降級槍口,對準歐洲經濟體,一旦成真,中國又多一重進退維谷。

更關鍵的是,中國自身的麻煩:一是金融海嘯後四萬億救市,引發的泡沫及通脹還未搞掂;二是工業國衰退憂患又起,意味着全球性需求低迷,定必打擊出口。中國的政策要遏通脹,又要保增長,面臨兩難的境地。中國自身麻煩疲於應付,制約着國際周旋的活力。

金融海嘯後,中國一擲四萬億元,不但領先一步復甦,還發揮了惠及全球經濟的積極效應,那時的春風得意,豈料太過好大喜功,留下後遺換來危機四伏,中國今天再難扮演打救世界的角色。在這新一波風險殺到時,只能被動地處於守勢,又是與世界互動的進退維谷。

情勢在在顯示,中國當局高喊「科學發展觀」,不但其國內發展談不上科學,走向國外、融入世界,並體現大國的承擔與尊嚴地施展作為,也是欠缺科學發展、持續發展的全球觀的。結果今次全球面對雙底衰退風險,非但難從中國經濟擴張受惠,反而美歐需求下降,量化寬鬆或抬頭,加深中國遏通脹、保增長的難度。

地產網大革新,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