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放貸驟降 政策偏頗禍害深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上月內地銀行業新增貸款六千億元(人民幣.下同),與一月份過萬億元相比,可用「銳降」來形容,有分析指此乃人民銀行密集調高存款準備金率之成效。然而,二月份僅得二十八日,況且春節又放了七天假,六千億元絕不是一個小數目,以全年七萬多億元作為新增貸款指標,不過是一個標準的平均數而已。

無疑,二月份之緊縮,乃一月份過度放貸後之收斂,三月初又因「茉莉花」恐懼症以維穩為先,傳聞額度會稍為放鬆。軟手段要靠銀行自律,硬手段則是連續多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可是,一方面貨幣政策收緊以應付通脹壓力,另一方面保障房、高鐵、基建、智能電網等中央扶持的項目卻面對巨大的資金缺口,等於擠壓了其他行業的資金需求。

在供求失衡底下,銀行業自然擇肥而噬,貸款現在變成價高者得,受中央打壓的房地產信貸被裁去大半,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水漲船高,民間典當行及高利貸盛行,加劇企業的借貸成本,而薪酬及原材料上漲則加重了生產成本,因此中央以密集加存款準備金率替代加息的策略,恐怕會帶來反效果。

薪酬及原材料成本壓縮的空間有限,利用機器代替人手無財不行,而貸款利率快速上浮進一步加重利息成本,最終會傳導到物價身上,壓制通脹變成事與願違。中央去年發布鼓勵民間投資的「新三十六條」,試行個人消費貸款金融機構,今年初又發布支持軟件業發展政策,可是銀行業水緊,貸款難免向國企及基建業傾斜,中小企及軟件業屬高風險級別,銀行拒借是正常商業性決定,中央的扶持措施或淪為空口講白話。

內地近日再掀起存款準備金率上調之預期,主要是外匯佔款居高不下,以及人民銀行連續十六周在市場淨投放的雙重推動。人行副行長易綱早前表示,貿易順差才是通脹之源。總而言之,通脹成因相當複雜,單靠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回收過剩資金,只能起到短期的成效,亦令人懷疑存款準備金率還有多少上升空間?

人行已多管齊下,包括加息、加存款準備金率及實施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結果二月(僅三個星期正常營業)新增貸款只是得到「合格」的成績,未來的十個月仍是漫長的道路,預期貨幣政策會繼續偏緊,以免功敗垂成,但一不小心可能會矯枉過正。

內地仍未離開「一放就活、一活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這惡性循環,銀行在年初放貸愈多愈好,到年尾又收得死死。加息明顯較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更有效控制通脹,巴西早前加息半厘、至十一厘七五水平,歐洲很大機會在下月恢復加息,美國最遲也不過明年初,外圍的加息預期,相信會降低內地對加息後遺症的憂慮。

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