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描淡寫講通脹 伯南克不負責任

全世界都在憂心通脹,唯獨美國對此不當一回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面對中東局勢動盪引致油價急升,已準備好在必要時採取行動,確保物價穩定,儼然變成通脹鷹派。不過,他並未說明會有甚麼行動,更不忘強調商品價格只會對通脹造成短暫及輕微影響,只要民眾對通脹的預期不變,便甚麼也不用做。伯南克今次似是要與自己賭一鋪。

美國不怕通脹抬頭,不擔心高油價衝擊,根據一些聯儲局官員的口風,背後不外乎看着三個指標做人,分別是產出缺口、失業率及設備使用率。雖然失業率在近期已見回落,但仍然高達百分之九,不可謂不嚇人。至於產出缺口及設備使用率,目前仍然是極度供過於求,未來一段時間也看不到企業會全速運轉。換言之,企業不可能輕易把成本轉嫁,要加薪兼增聘人手更是異想天開,就算糧食漲價及油價急升,也不會引發第二輪通脹。

理論歸理論,現實未必這麼理想。聯儲局看的是扣除能源及食品價格的核心通脹,普羅大眾看的則是超級市場及油站掛出來的價錢牌,對通脹的預期毋須等統計數據出籠,來自日常的親身體會已足夠。試想想,有誰不用入油開車,有誰不用每天吃飯,日日看着荷包縮水、購買力下降,卻跟他們說這並非通脹,也不用擔心物價難以保持穩定,會不會有點不切實際呢?

事實上,伯南克今次的確有些自作自受。他在聽證會上一再強調,糧食及石油價格上升,與美國推行的量化寬鬆政策無關,反而把責任全推給新興市場,是這些地方的強勁需求推高商品價格。這一番說話並非全無根據,因為全球的糧食及石油供求早已處於緊張狀態。不過,如果沒有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推波助瀾,沒有由此而來的大量熱錢,再加上投資銀行以基金及期貨,傾力把農產品、原材料及能源「金融資產化」,結果與現在所見的應該不一樣。

如果美國民眾的通脹預期真的升溫,聯儲局會採取甚麼行動呢?會急急加息嗎?其實,在加息之前還有很多選擇,正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停止量化寬鬆政策相信已有效果。由於正在進行的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將會在今年中到期,相信聯儲局不會急於煞車,只會利用餘下的幾個月慢慢觀察,直至期限屆滿。

伯南克一手主導的超常規貨幣政策,曾被視為代表美國垂死掙扎,現在終於修成正果。美國經濟穩步增長,美股表現甚至優於新興市場,而濫發鈔票造成的通脹也一如預期出現,還未知如何收科。過早收緊貨幣政策,的確有可能在打贏通脹的同時打亂經濟復甦。不過,甚麼都不做,商品價格長期高企,一樣可令經濟減速,屆時便是滯脹。如何兩害取其輕,當然不容易,但像伯南克般對通脹輕描淡寫,則肯定是不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