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非理性亢奮發人深省

「非理性亢奮」在金融市場並非甚麼新用語,但由地產代理親自說出口,便很不尋常。理論上,地產代理是中介人,只是促成交易,在樓價上升時會有升市的推銷手法,在樓價下跌時亦會有跌市的推銷手法,與樓價的關係應是中性才對,所以當地產代理形容目前本港樓市處於非理性亢奮狀態,並且放棄預測樓價還有多少升幅,是否對準買家的溫馨提示甚至警告呢?

所謂非理性亢奮,一般認為最先是出自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格老在一九九六年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到,持續低通脹降低了市場的警覺性,而低風險溢價則預示資產價格更上層樓,這從市盈率及通脹在歷史上存在反向關係可以證明。不過,如果資產價格出現非理性亢奮,一切便變得難以預計,結果可能像日本一樣陷入長期收縮。這番說話在當時被視為對股市升過龍的警告。

說來諷刺,在格老提出非理性亢奮的警告後,美股牛市再延續三年,直至科網泡沫爆破,難怪他其後也無奈地表示說得太早。從這個角度來看,形容樓市是非理性亢奮,似乎並非預言樓價即將大跌,大概只是想乘機規勸政府小心處理土地供應,以免重蹈「八萬五」覆轍,把目前的「開心派對」搞喎便大家都無癮。如果真是這樣,便談不上警告,甚至有低估風險的可能。

如果非理性亢奮只集中於「小眾市場」,例如藝術品或名牌玩意之上,就算變成超級泡沫也不是甚麼大問題,爆煲影響亦有限,可是當同時存在由「信貸膨脹推動的泡沫」,便完全是另一回事,因為信貸激增會推高資產價格,有關的資產再被拿來抵押,可獲得更大筆貸款,把價格再推高,形成循環。格林斯潘所指的風險,正是非理性亢奮與信貸泡沫的疊加效應,一旦利率走勢逆轉,將十分危險。

香港是否存在信貸膨脹呢?證據是顯而易見的,銀行公布的業績顯示淨息差進一步收窄是其一,金管局公布的銀行貸款增長數據是其二。或許有人會說只要負擔能力無問題,就算按揭利率回升至四、五厘水平,風險也不算很大。這完全是對市場利率的誤解,因為利率不只代表資金成本,更重要的是用來計算資產價格的「現值」,利率愈高,折算的現值便愈低。同時要應付利息上升,以及承受資產價格下跌,將是雙重打擊。

本港樓市受着兩股力量主導,一是熱錢流入,二是超低利率,可是兩者已默默起了變化。摩根士丹利一份報告指出,新興市場貨幣匯率將跑贏發達市場,鬥貶值的貨幣戰爭已告終。如果真是這樣,對歐美資金而言,亞洲資產便不再像之前那麼便宜和吸引。此外,油價急升及糧食價格高企令通脹抬頭,市場對歐美加息的時機愈估愈早,通脹與資產價格的關係,格老在十幾年前已警告過了。所以現在重提非理性亢奮,姑勿論是否意有所指,都應該發人深省。

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