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風東向西吹 低利率提前逆轉

人民銀行突然加息四分之一厘,是亞洲區央行排隊收緊銀根對抗通脹的最新一次行動,為香港帶來的即時衝擊,體現在恒指連跌三日,對本港市場利率則沒有直接影響,畢竟港息從來只跟美息走,低息環境理應不會有變,但不要開心得太早。美國芝加哥交易所的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聯儲局在今年十二月加息的可能性是百分之一百,與約一周前的百分之二十六相比,加息預期急速升溫。

亞洲區央行接連加息,毫無疑問是怕通脹惡化,必須讓經濟降一降溫,惟有這樣才能把物價的升幅緩一緩,意味着經濟增長速度會減慢。此消彼長之下,美國經濟表現自然變得更加突出,把投資者的注意力吸引過去,難怪亞洲市場不斷有資金流走,在亞股普遍偏軟的同時,美股卻保持強勢。

很多人似乎還認為美國在一段長時間內,都不可能回復海嘯前的繁榮,但最近公布的經濟數據則顯示,實際比想像中強,也許這就是加息預期升溫的原因。不妨看看,上星期公布的就業數據,新增職位似乎不理想,但撇除寒冷及惡劣天氣等因素,潛在增長比表面上看到的強得多。又例如美國去年第四季的經濟增長,私人消費升幅遠超預期,同樣令人刮目相看,對復甦的信心增強,對通脹的看法亦跟着改變,對近日美債孳息抽升更是若無其事。

當然,用來衡量通脹壓力的「產出缺口」,目前仍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就算美國經濟增長加速,短期內似乎也沒有加息的壓力。其實,除看內部因素外,也不可忽略來自外部潛在的通脹壓力,其中不少與新興市場有關。首先,亞洲國家普遍面對高通脹,生產成本增加,意味着輸往歐美的產品有加價壓力。其次,新興市場對石油、糧食及原材料的需求旺盛,商品價格易升難跌,不像以往因為周期起伏而可以置之不理,相信不用多久便反映在歐美的核心通脹率之中。這些均加強了通脹的預期。

亞洲的貨幣政策以往經常受美國影響,現在已經逆轉,美國的利率走勢不能不看亞洲臉色。如果亞洲國家真的下決心收緊銀根,成功把通脹壓下去,便有望控制生產成本,以及降低對國際商品的需求,歐美面對的外部通脹壓力也會減小,可是現時亞洲國家應對通脹的力度不一,有些做得比較積極,另一些則力不從心。不難想像,如果亞洲慢慢地加息,反而有可能令美國要更快加息。

香港的處境十分尷尬。內地出招對抗通脹,經濟前景變得不明朗,大大削弱對投資者的吸引力,走資時有所聞,如果再遇上美國真的比預期更早加息,低息環境便會一下子逆轉,資金成本回升,港人屆時便真的是受到雙重打擊。當然,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的加息機會,只是市場預期,未必成真,但至少已說明利率回升的風險逐漸逼近。

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