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現實勿奢望 內房調控難成功

內地從前年底開始不斷推出樓市調控措施,每一次的力度都比之前大,有些更被形容為史上最嚴厲,結果總是事與願違,只好不斷加招。今年還未過春節,國務院已按捺不住要讓市場掃掃興,推出所謂的「國八條」,以及在上海和重慶開徵房產稅,從好的方面看,顯示當局真的很有決心。不過,有無決心與能否成功,完全是兩回事,看來今次又會以失敗告終。

綜觀過去多次針對樓市出招,調控目標均直指樓價,這不是說一定要推冧樓價,但至少要把升勢壓下來,至於調控手段則主要是壓抑需求,大概認為只要需求減少,樓價將難以大升,調控便大功告成。可惜,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內地樓價連續四個月按月上升,交投更在年尾恢復熾熱,難怪又要急急加碼。最新推出的招數,仍然離不開壓抑需求這慣技,能否降低民眾的買樓意欲是一大疑問,反過來更有可能把樓價推得更高。

中央用來壓抑買樓需求的最直接一招,毫無疑問是擴大限購令,除了把更多大城市納入限購之外,樓價升勢過急的亦要限購。由於有城市戶籍的只可多購一伙,無戶籍的更加不准買樓,表面上可令需求減少,現實卻會把買樓需求提前釋放出來,在那些仍未或即將收緊限購的城市,尤其如此,因為現在不買,將來隨時無得買;已買夠數的更不會輕易在二手市場放售,以免「買唔番」。

不難想像,限購反而會令買樓需求突然增加,供應卻減少,樓價不升才怪,屆時用來增加轉售成本的招數,即在物業轉讓全額繳交營業稅的措施,將會變成推高樓價的幫兇。道理很簡單,在一個賣方主導的市場,額外交易成本必定轉嫁給買方,方法便是把樓價抬高一些,用額外所得交稅。

至於被喻為「撒手鐧」的房產稅,更加是調控新招中最搞笑的一項,完全避重就輕。重慶只選擇向豪宅徵稅,買中下價樓不受影響。上海只向新購買的住宅徵稅,影響有限。其實,這項房地產稅與香港業主每季繳納的差餉大同小異,分別主要是香港按租值徵收,但折算為樓價,稅率與內地相差不遠,卻從未聽聞過去因為加差餉而拖冧樓市,更何況內地的徵收範圍如此狹窄,影響更細。

最後,需要特別留意「國八條」及房產稅造成的「溢出效應」。正所謂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絕對是民間智慧的寫照。一線城市限購、徵稅遏樓價,二、三、四線城市還未有這些限制,總之哪裏的樓價仍有水位,錢便會往哪裏流,情況就如同內地水貨客來港把奶粉買光一樣。事實上,統計局的數據已顯示,中小城市樓價蓄勢待發,將來在大城市買不起樓,恐怕在中小城市同樣買不起樓,樓價愈調控卻愈不受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