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家愈抗拒監管愈要管

正所謂今時不同往日,正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WEF),再次成為國際頂級銀行家的表演舞台。回看一年前,他們在論壇舉行期間多數噤若寒蟬,對於加強全球金融監管逆來順受,今年便完全不同,紛紛利用出席論壇的機會大反擊,批評包括收緊銀行資本要求等監管新規定,拒絕照單全收。看來要保障後海嘯時代的市場安全,金融監管不但不能讓步,反而要做得更加仔細。

在論壇上,被譽為全球最賺錢的投資銀行高盛,其總裁科恩批評監管機構把焦點放在傳統金融機構的做法錯誤,只會把高風險活動轉移至對沖基金等較少受監管的地方,為下一場危機埋下伏線。在新興市場如魚得水的渣打集團,其行政總裁冼博德形容目前有關金融監管的討論,猶如在研究哪種飛機座位安全帶較好,而並非避免飛機失事。

不過,說到「啜核」便肯定不及滙控主席范智廉。英國銀行獨立委員會剛公布的一份報告,披露百多份來自銀行等金融相關機構,對於英國改革金融監管制度的意見。當時還是滙控財務董事的范智廉向委員會提交的意見,直指提高銀行資本要求,無異於建築一條「金融馬其諾防線」,既要花費高成本,卻又無助於防止銀行爆煲。

銀行資本新規定被說成是「馬其諾防線」,確實別具意思。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花費天價,在法德邊境建造了一條延綿幾百公里的軍事防線,以為固若金湯,可抵擋任何入侵者,沒想到德軍從背後突襲,令整條防線不堪一擊,英法聯軍被迫大撤退,數以萬計士兵束手就擒,不但是戰爭史上的大災難,更是英國的奇恥大辱。以此來比喻金融監管大而無當,肯定能觸動很多人的神經。

提高資本要求被指無助防止銀行爆煲,的確是事實。在新出爐的巴塞爾資本協定三,雖然大幅提高銀行的緩衝資本,但中心思想仍然是「治病」多於「預防」。道理很簡單,銀行被要求保留更多資本,主要目的是一旦遇上巨大虧損時,有更多資本用來填補損失,不用那麼快便把負擔轉嫁到公眾身上。嚴格來說是虛有其表,令人產生虛假安全感。

事實上,這些銀行家所說的並沒有錯,監管制度難免掛一漏萬,但應對的方法不是放棄防線,而是設法堵塞漏洞。正如高盛總裁科恩對風險轉移的「擔憂」,說明很多金融機構都像當年的德軍一樣,專找漏洞乘虛而入,所以不但需要有宏觀監管,同時亦要加強微觀監管。以提高資本要求為例,不只要交出一條大數,還要針對不同的業務,例如不同類型貸款、短期資金流動、自營交易、衍生工具等,按照各自的風險高低,制訂不同的資本要求。歸根究柢,銀行家愈是以各種理由抗拒監管,便愈需要更全面的監管。

《on.cc東方互動》推出全新購物網站《生活購物》,大量賀年及婚禮用品3折起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