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鱷以此為家考起香港監管能力

大鱷以此為家考起香港監管能力

香港向來被視為大鱷的天堂,原因是市場成交旺,資金進出容易,變成「外資提款機」,將來似乎還會更進一步。如果說國際炒家以往只是到此一遊,現在則長期打躉,紛紛在香港註冊成立對沖基金公司。從好的方面看,顯示香港作為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穩固,可惜世事無絕對,正所謂福兮禍所伏,令人擔心香港的市場監管能力是否跟得上。

證監會以往常說,由於很多對沖基金均在海外註冊成立,難以直接監管,言下之意是鞭長莫及。不過,當愈來愈多對沖基金選擇在香港註冊,有高層人員長駐,成為真正的「香港製造」,便很難再把監管責任推給別人。截至今年九月底,本港對沖基金公司數目共三百零七家,持牌人士接近二千六百名,增長均達五成,可是同一時間卻看不到監管機構的人力物力相應增加,又能否管好這批大鱷?

美國證交會近日大規模打擊對沖基金的內幕交易,黑幕愈揭愈臭,轟動華爾街,據傳媒引述其中一名被捕的涉案主腦曾說,傳遞內幕消息多在海外例如亞洲進行,原因是亞洲無人管,無疑是一大警號。表面上,對沖基金籌集的資金不太多,可能只有十億、八億美元,但切勿忘記他們並非只做實買實賣,而是利用槓桿炒作,例如一元孖展做幾十元交易,對市場的實際影響力遠超想像。

隨着一眾國際大鱷來香港搵食的消息曝光,港股的波動性亦愈來愈大,經常出現令人意想不到的大升大跌,或失驚無神來個單日轉向,不少股壇老手大嘆一山還有一山高,有中國女股神之稱的劉央更形容從未見過如此波動。其實,只要考慮到在亞洲有三分之二的對沖基金均是「長短倉並用」,港股異常波動便不應令人意外,難道這些國際大鱷來港落腳只為看看維港風景嗎?

雖然港股已感受到對沖基金興風作浪的威力,但他們的目標豈止於此,還會以香港為基地,瞄準整個亞洲。繼內地中央電視台直指大鱷屯兵香港等機會進入內地之後,台灣近日也傳出有大量熱錢炒起新台幣,還指明是「來自香港的熱錢」。以往亞洲國家及地區經常批評美國監管機構不負責任,讓美資大鱷在全球掠奪,真的不希望香港將來也被冠上惡名,被指縱容「香港的對沖基金」到處搞鬼。

大鱷遠道而來,相信還有「監管套戥」的考慮,因為歐洲對另類投資的限制收緊,美國則把一些大型對沖基金視為「具有系統重要性」,要嚴加約束,只有亞洲沒有甚麼具針對性的大動作,難怪吸引力大增。本來金融市場打開門做生意,汰弱留強很自然,不應排斥高手賺錢,但是否人人循規蹈矩,不做內幕交易、不操控市場圖利,便難有百分之百保證。突然有那麼多大鱷雲集香港,是禍是福仍未可知,但有一點可肯定,就是監管能力難以匹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