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愛又怕受傷害 阻礙人幣國際化

又愛又怕受傷害 阻礙人幣國際化

在金融海嘯爆發後,中國公開質疑美元的可靠性,提出要建立新的國際儲備貨幣,就算不能取代美元,至少也要分庭抗禮,人民幣國際化因而全面加快,而且進展神速。不過,正如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早前形容市場心態像成語「葉公好龍」,人民幣國際化亦一樣,想像總是美好的,成真時卻又誠惶誠恐,一言蔽之就是又愛又怕受傷害。

內地官員對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受歡迎程度之高,看來一時之間無法適應,因為真的發展得很快。不妨看看,本港的人民幣同業拆借在幾個月前還未成形,現在平均每天有三億至五億美元成交;人民幣貿易結算在幾個月間累計達三千四百億元;在企業存款大增帶動下,本港人民幣存款十月份激增四成半;新一批人民幣國債就算利息超低,機構投資者仍然瘋狂搶購,肯定會令內地官員匪夷所思。

有統計數據可依的人民幣業務發展,尚算容易摸底,反而國際匯商、投資銀行及各路大戶的舉動,必定令中國更加有戒心。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紐約、倫敦及東京的銀行家,已快速建立新的交易系統和結算室買賣人民幣。英國《金融時報》則指出,一些跨國金融機構認為,透過大力推動國際使用人民幣,將迫使中國加速開放,在重重關卡的本土金融市場打開一個缺口,目標更「遠大」。

因此,形容現在正遇上「葉公好龍」的尷尬並不為過,事態的發展已非意料之中。中國原來的如意算盤是,一方面把人民幣發展成國際通行的貨幣,另一方面則維持嚴格資本管制,把內地經濟及金融與國際市場分隔,畢竟一些新興市場因為開放資本帳及自由兌換而飽受衝擊,慘痛教訓仍然歷歷在目。可惜現實不可能兩全其美,例如企業利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之後,不再需要結售匯,資金卻可隨意調動,根本無從監控。

其實,矛盾主要出在人民幣國際化是由上而下的政策推動,主其事的官員怎樣眉精眼企,也不可能估計得到市場的所有反應,加上很多人精於見招拆招,期望整個過程完全跟足劇本是不切實際的。此外,國際與內地的市場制度不同,也是另一個大問題,試想想,一些資金活動在內地屬違規,在香港這個自由市場卻不成問題或難以追究,令政策預期徹底走樣。

事到如今,選擇不外乎兩個,其一是後退,但這絕非明智,因為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出口國,以人民幣作交易貨幣是不可逆轉的趨勢,而且香港這個中國金融中心,已把未來全押注在人民幣國際化之上,急煞車將是一場災難。另一個選擇是發揮大國本色,繼續勇往直前,把市場的狂熱視為常態,先要適應,再改變遊戲規則,套用內地的說法就是進步中求發展、發展中解決問題。

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