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超標頻密示警 調整發展急不容緩

通脹超標頻密示警 調整發展急不容緩

內地上周六公布十一月份主要經濟數據,其中較受關注的是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增幅達百分之五點一,不僅創出年內月度新高,且遠超市場估計的水平,雖然未至於引起全國恐慌,但通脹率高處未算高,大家都知道通脹的壓力不容小覷。

部分分析家指出,消費物價指數屬於滯後數據,不能反映當前情況,考慮到人行調高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各部委合力推出的物價穩定措施後,通脹應該可受控制,十二月通脹數據亦會稍告回順,內地出現惡性通脹的機會不大。十一月份的通脹率有可能已經見頂,以後逐月公布的消費物價數據應該由高位回落。

對於十一月份通脹率是否峰值,目前有兩派說法,見頂說固然較受歡迎,因為迎合普羅大眾的期望,而且中央也不想通脹繼續惡化下去,但另一派的說法是通脹尚未見頂,明年可能出現比百分之五點一更高的月度通脹紀錄,至於峰值停在哪一個水平,誰也沒有水晶球可作出準確預測。

正如今年九月之前,幾乎沒有人認為「通脹」可構成困擾中國下半年及明年經濟發展的難題,很多機構預測八月份的通脹率百分之三點五已經是年內峰值,現在事後孔明評估一番,當然知道在通脹露出兇相之前,根本沒有人對通脹威脅有足夠的認識。這個情況恐怕在通脹月率攀至百分之五點一之後,對通脹重視不足的毛病仍然存在。

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今年首十一個月的通脹率已達百分之三點二,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全年通脹率肯定超過原定百分之三的目標。與其他發達國家比較,內地將今年通脹率定於百分之三的目標水平,本來已是給予較大的緩衝空間,以配合中國作為新興市場經濟增長較快的需要,不過當實際通脹率不僅是百分之三,而是向着更高水平進發,對當局肯定是亮起紅燈,必須及早正視通脹源頭,對症下藥,否則後果可大可小。

由於外圍市場流動資金氾濫,中國作為全球較具吸引力的新興市場,必定成為熱錢追捧的對象,其面對的通脹壓力,遠高於其他新興市場。中央對於通脹高度關注,這點無多大懸念,至於能否在地方層面貫徹執行打擊通脹的政策,仍須拭目以待。

值得留意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明年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取向,定為積極穩健、審慎靈活,「遏通脹」、「擴內需」、「保民生」等內容,均成為重點施政範疇。而按照現有經濟模式發展,其實只會有利個別階層,令「富者愈富、貧者愈貧」,不利社會均衡和諧發展。為今之計,除了嚴格執行價格管制措施,杜絕所有渾水摸魚的機會,中央政府亦須調整經濟增速,多管齊下,令通脹壓力徐徐下降,為經濟穩定發展奠下長遠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