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風險輕易社會化 內銀唔使怕壞帳

內地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中,還未上市的農業銀行最後衝刺,但首日公開招股冷熱不均,不少散戶思想仍在掙扎是否入飛,相信稍後才有決定。其實,這絕非農行本身的問題,而是內地整個銀行業的問題,甚至是全球銀行業皆有的問題。從美國到歐洲再到中國,銀行業正在上演壞帳「三部曲」。究竟發生在美歐銀行業的危機,會否在內地銀行業重演?看來正是一些散戶需要思前想後的原因。

農行定出的招股價範圍,比市場原先預期為低,管理層對於以哪個水平的市帳率作為定價參考,底線一再退讓。按道理,招股價高低是反映市場環境,最終定得便宜一點,只是想預留水位,吸引多些人認購。為何散戶不大領情呢?一些分析員甚至視此為負面因素,問題究竟出在哪裏?原因恐怕是世界各地有太多前車之鑑,不得不小心謹慎。

在金融海嘯中,美國銀行業最先玩完,原因很簡單,因為樓市泡沫、次按危機的源頭就在美國本土,銀行濫借的結果,相信大家記憶猶新。曾經藉着出售按揭資產發大財的多家銀行,不是破產倒閉便是被購併,幸存的也要面臨天文數字的巨額撇帳,整個銀行業到現在仍未恢復元氣。不過,美國應該說是因禍得福,銀行體系最早出事,亦是最早穩定下來,銀行股價早就翻身了。

歐洲銀行業由於買入不少來自美國的「有毒資產」,在金融海嘯中同樣重重跌了一跤,但等到爆發債務危機才大禍臨頭。歐洲銀行嚴格來說同樣犯了濫借的錯誤,對象是區內國家的主權債務,比次按有毒資產更棘手。到目前為止,壞帳黑洞有多大、有多少銀行過不了壓力測試關仍是未知之數,結果是銀行股價長期受壓,不知何時才能逃出生天。

相對而言,中國銀行業表面上處境最好,風險卻一點也不低。由於內地的貸款狂潮是金融危機後期出現,時間上比歐美的信貸泡沫遲了多年,總不會因為去年濫貸、今年便爆煲吧!不過,潛在風險絕對不能低估,內地樓市急降溫,地產相關貸款質素惡化在所難免,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更是公認的計時炸彈。換個角度來看,內地銀行業同時面對着兩大危機,儼如把拖垮美國銀行業的次按危機,以及蹂躪歐洲銀行業的政府債務危機加在一起。

內地濫貸的情況,如果沒有中央大力鼓吹,新增貸款又怎會如山洪暴發呢?農行招股定價比預期低,又被指生不逢時,說穿了也是迫不得已,當局有責任為上市護航。事實上,中央的確有方法協助內銀解除風險,例如宏調只要稍為鬆手,樓市便會即時翻身;又例如調控存貸利率來擴大息差,便能增加銀行盈利。把壞帳風險「社會化」,甚至消弭於無形。方法還有很多,這些優勢是歐美同業望塵莫及,內銀的前景不應該被看高一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