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兩地審計互認 踢爆融合虛幻

港交所在八月底諮詢市場有關准許在港上市的內地註冊公司採用內地會計及審計準則,諮詢在上月底結束,諮詢總結「有待公布」,一切看似懸而未決。可是,內地財政部及證監會已急不及待,聯合推出內地會計師事務所為H股企業審計的試點工作方案,列明業務要求及進入門檻,力爭在明年一月一日實施,反映上市公司審計互認事在必行。既然大局早已確定,為何還要勞師動眾搞市場諮詢?

其實,從港交所收到的回應可見,市場並非一面倒贊成明年起推行審計互認,但意見的「牙力」肯定因人而異。在內地註冊的上市公司,當然樂於「一稿兩投」,可省回不少審計開支。不過,有基金經理則憂慮採用內地準則後,投資者及股東權益是否能得到保障。一些會計師亦擔心涉及內地上市公司的審計工作拱手讓人,影響本港會計業的發展。

說來諷刺,兩地推行審計互認原來是為香港好!內地財政部及證監會的發言人坦言,推動內地會計師事務所從事H股的審計工作,是落實「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的重要舉措,促進交流合作。上市公司只需編製一份財務報告,可以降低上市成本,吸引更多內地企業到香港掛牌,有利促進香港資本市場繁榮。在對等原則下,本港會計師也可以為到內地上市的本港公司按香港會計準則做審計,實現互利雙贏云云!

不過,內地何時才會准許境外企業在A股上市,又有多少企業獲得青睞,一切是未知之數,目前很難說是對等開放,反而主要是向內地傾斜。再者,按照內地定下的入場門檻,會計師行的收入不得少於三億元人民幣,註冊會計師不得少於四百人,相信本港不少會計師行將被拒諸門外,現時有份替百多家H股公司做審計的大小會計師行,能否全數順利變身,不無疑問。

特區政府經常吹噓在CEPA框架下,本港相關行業可以進軍內地市場,卻甚少提及又或刻意不提對等開放,即是內地企業也可以來港分一杯羹,更不必然是對等互利,兩地審計互認顯然就是一個寫照。其實,證券業亦有類似情況。內地一些大型證券商正密鑼緊鼓部署來港大展拳腳,本港一些中小型證券商卻難以進入內地市場,因為門檻高,內地同業合作意願又不強,大有腹背受敵的感覺。

港人當然不應懼怕競爭,市場改革亦應以大局為重,會計準則既然逐步一致,的確毋須重複再做。而且世界各地市場亦多以降低上市成本作為競爭手段,如果能吸引更多內地公司來港掛牌,把市場做大,可帶來更多商機及職位,何樂而不為?可是,整個過程流於單向,別人可以走進來,自己卻走不出去,便未免過於被動,有如望天打卦,始終不能消除被邊緣化的危險,這樣的融合不過是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