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國進民退加劇失衡 擴大內需淪為空談

內地的四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措施,受惠的主要是國有企業,而接近九萬億元人民幣的新增貸款,大部分借給國有企業,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究竟到達甚麼地步,昨天公布的十月份宏觀經濟數據提供了一個概覽。很多專家曾經警告,由國企擔起救市大旗,將加劇「國進民退」,讓國企壟斷市場,民企被迫退出,只會令經濟結構更加失衡。言猶在耳,國進民退正愈演愈烈,未來如何實現擴大內需,同時令高增長得以維持?變得非常棘手。

在眾多經濟數據中,有兩個指標可以反映國進民退的現象。內地一至十月份的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按年增長約百分之三十三,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投資增幅卻高達四成,那麼非國有企業的投資增幅自然是遠低於平均水平。另外,從企業的類型來看,內資企業的投資增長接近百分之三十七,外商投資增長只有百分之一,而港澳台商投資更只有百分之零點八的增長。由此可見,民企固然處於劣勢,外商就連沾邊的機會也沒有,以為可以在救市措施中分一杯羹,完全是一廂情願。

雖然國企佔據主導地位,效率卻非最突出。十月份的工業增加值按年增長百分之十六點一,整體表現似乎不俗,可是按經濟類型劃分,工業增加值增幅最大的是股份制企業,增長接近兩成;其次是集體企業,增長百分之十五點四;而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工業增加值只有百分之十三點七的增長,僅僅高於外商及港澳台企業的百分之十點八。

中央斥巨資救市,結果由國企承擔增加投資、帶動增長的重任,是預期之中抑或意料之外,外界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國進民退的確導致救市資金及投資機會,未得到最有效利用,而且國企主導的投資,主要是重工業,難怪重工業的工業增加值錄得超過百分之十八的增長;相反,輕工業則只增加約百分之十一,是經濟加劇失衡的又一例子。

經濟資源被大量用於重工業,難以直接帶動民間消費,十月份的社會消費零售總額自然難有驚喜。當然,十月份的零售總額增長約百分之十六,高於一至十月的平均數,表面上已有進步,但計及歷時多個月的通縮,零售消費大概只是持平。另一方面,從消費物價指數的變化,亦再一次證明實體經濟復甦的同時,民間消費還是不太理想。

根據統計局官員的說法,今年經濟增長「保八」不成問題,宏觀政策轉向調整經濟結構和擴大內部需求,是順理成章之舉,亦顧及到把經濟成果與民共享。不過,經過這一波國進民退的投資熱潮後,經濟結構比以往更加不平衡,而國企主導的新投資既非高效率,又集中於重工業,明年能否維持可觀的經濟增長,實在不無疑問,令人擔心未來再要集中資源保增長,擴大內需、鼓勵消費將淪為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