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中銀監連環出招加強信貸風險管理

中國銀監會近期頻頻出招,推出多項關於銀行業監管的政策文件,其中有防範銀行資金被企業挪用的管理辦法,例如《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也有針對銀行強化資本結構的規定,例如《新資本協議框架完善意見》等,令銀行的風險管理和監管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中銀監馬不停蹄,收緊銀行業的監管尺度,其原因不難明白。今年上半年,內地銀行信貸氾濫的程度確實令人側目,首六個月的新增貸款約七萬三千七百億元(人民幣.下同),相當於一至六月國內生產總值約一半。中國面對金融海嘯的衝擊,採取寬鬆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固然有一定苦衷,但信貸規模如山洪決堤,亦引起監管機構對銀行資產質素可能轉壞的憂慮。

我們認為中銀監的行動完全合時和有需要,金融業是現代經濟體系重要環節,發揮資金適度調配的重要作用,必須確保金融體制的穩健和安全。歐美國家放任金融業發展,容忍市場資金投放失當,漠視市場風險沒有妥善管理,終於釀成百年一遇的特大金融災難,就是血的教訓。

有別於以往用行政指令為銀行貸款設限的做法,中銀監這次針對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細緻地就資本充足率的計算、監督檢查、資產證券化風險暴露監管資本計量等多方面提出建議,務求銀行業擁有強健的資本結構,應付變幻莫測的市場風險,這一方面既是尋求與國際金融市場的基準接軌,也是為內地金融業長遠發展踏出正確的一步。

從表面看,內地銀行的資本質素相當不俗,根據第一季度公布的九家上市銀行資料,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在內的六家銀行,資本充足率已超過百分之十二,遠高於百分之八的最低要求。但不可忽略的是,內銀今年頻頻發行巨額次級債,藉以提高資本充足率,內地十四家上市銀行中,有十一家提出次級債發行計劃,規模達四千三百億元,僅五大國有銀行,今年以來發行的次級債已達一千九百億元。

銀行要提高資本實力,應該依靠核心資本而非附屬資本,況且次級債的買家仍是內地銀行同業,不能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此風不宜助長。據悉,目前有百分之五十一的次級債是由各銀行交叉持有。雖然根據《新資本協議框架完善意見》,關於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充足率的下限沒有改動,仍然是百分之八和百分之四,但對計算方法則作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和限制,例如對銀行間交叉持有的次級債計入附屬資本進行更嚴格規定,有關資本可能會以折扣處理或全部扣除。內地金融機構的資本充足率在新規定下是否仍然「強健如昔」,不妨拭目以待。

中銀監收緊對銀行業的監管,固然可取,但在《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計算指引》第三次徵求意見稿第四十九條中,仍然列明「商業銀行持有我國其他商業銀行發行的混合資本債券和長期次級債務的風險權重為百分之一百」,這種前後不一致的監管準則,顯然並不理想,反映監管機構內部協調不足。若在實際執行風險監管時,仍出現類似的自相矛盾,只會削弱監管的力度和成效。

投資要精明 助你成為投資達人
詳情瀏覽on.cc《精明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