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熱錢邊進邊退 資金市受考驗

金管局再度出手,在紐約時間星期四入市接美元沽盤,是不足一星期內第三次,連同對上兩次入市,總共向銀行體系注入超過八十一億港元,惹來投資者憧憬熱錢再度大舉流入炒起港股。不過,追蹤全球離岸基金動向的EPFR卻提供了截然不同的景象,在截至六月二十四日的一星期,有近十九億美元流出新興市場股票基金,是今年三月以來首次出現單周資金淨流出,其中除日本以外的亞洲基金錄得近七億美元淨流出,中國基金則流出近三億美元。看來,基金大戶並非全部戀棧亞洲市場,個別甚至萌生退意。

另一方面,在本港的銀行同業拆借市場,昨天一度傳出有交易員開出「負拆息」盤口,即是銀行要貼錢把資金借出去,好像不合常理。姑勿論背後是真有需要抑或只是搞錯,負拆息在同業拆借市場其實並不罕見,尤其以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實行水浸市場的地區,的確有機會出現。以日本為例,過去便曾見負隔夜拆息,央行解釋是因為市場利率早已貼近零,扣除風險溢價之後變成負息,每當季結外匯需求增加時,情況更為普遍,是市場資金流向改變的訊號。

自今年三月,港股跟隨環球股市強勁反彈,顯然是拜熱錢湧入所致。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很難想像環球股市能夠再以之前的步伐上升,等於對熱錢的耐力提出質疑。不過,格林斯潘認為股市過去幾個月的驕人表現,對推動經濟持久復甦非常重要,因為股價上升改善了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成為重啟投資的主要動力。

如果格林斯潘的判斷沒有錯,包括港股在內的環球股市,便會陷入一個自相矛盾的局面。單看企業盈利,前景其實並不樂觀。以內地為例,國資委公布今年首五個月,旗下大型央企的盈利按年減少超過三成,這份成績表恐怕難以支撐股價繼續大升。另一方面,就算再有熱錢流入香港,但港股的成交金額未見大幅上揚,企業想借助股價進一步上升來提升業務,改善盈利表現,恐怕也不是易事。

當然,相對於過去幾個月流入的熱錢,即使個別大戶撤退,也不見得會突然扭轉資金供求,但從大市成交可見,愈來愈多投資者抱觀望態度。在股市炒作開始降溫之際,新股則熱爆,似乎可給那些依然睇好的人多一點安慰。不過,炒作新股與舊股是兩個不同市場,否則內地也不會有重啟新股上市會分流市場資金的憂慮。投資新股的策略離不開以量取勝,即以大量資金入飛博取分配多幾手,就算抽不到,資金也不會全部流入股市,所以不能說是支撐大市的訊號。

當市況大旺的時候,新股熱潮的確能與大市相得益彰;當大市進入整固階段,自然另作別論。在金融海嘯前,本港不少富豪級投資者都熱中大手認購新股。昨天,恒地主席李兆基明確表示對近期的新股沒興趣,並預期港股走勢將會「上上落落」,七至九月為調整市,只會於恒指跌至萬六點或以下時才積極入市,在二萬點便會沽貨套現。簡單來說就是見好即收,無謂冒險接火棒,與格林斯潘及一些離岸基金大戶的看法不謀而合,其他大戶又會否人同此心呢?股市既然早已把經濟復甦的預期反映,熱錢又出現一些異動訊號,投資者的確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