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單靠限制薪酬 難防危機重演

在金融體系逐漸穩定之後,美國總統奧巴馬終於出手限制大企業高層的薪酬,對那些接受政府救助的企業設定花紅上限,並給予股東更大權力決定管理層應得的報酬,實行雙管齊下,防範再爆發金融危機。企業管理層為追求短期利益鋌而走險,一直被歸咎是禍首,因此向他們開刀似乎是順理成章。不過,限制薪酬只屬技術層面的事情,並沒有觸及引發危機的深層問題,是姿勢多於實際。

美國政府的建議,大致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針對那些獲「問題資產拯救計劃」援助的企業,包括金融機構及幾家大車廠,按受資助的規模,規定五位高層管理人員及二十位高薪僱員的花紅或獎金,不得超過總薪酬的三分之一。同時,奧巴馬亦委派了一位「薪酬沙皇」,負責審查這些企業的薪酬方案,並有權否決。

第二部分建議針對的範圍相對廣泛得多,理論上適用於所有上市公司,主要由證券交易委員會負責,根據名為《Say on Pay》的方案,股東有更大話事權。將來只有上市公司的獨立薪酬委員會,才有權聘請顧問釐定管理層薪酬,以免出現利益衝突。此外,管理層的薪酬、花紅及離職補償等,亦需要股東投票認可,意味着股東有更大權力,阻止管理層為一己私利做出不負責任的冒險行為。

針對獲政府救助企業的限制措施,最容易執行,因為政府持有這些企業的股權。可是,這些限制無論怎樣嚴厲,受規管的企業數目十分有限,而且容易逃避。事實上,多家華爾街大行要求償還政府的貸款並獲批准,明顯是不願薪酬福利受到掣肘,希望盡快回復自由身。至於那些繼續要政府救助的企業己元氣大傷,也搞不出甚麼新花樣。

因此,要防止企業管理層重蹈覆轍,看來還得靠股東制衡。不過,類似的股東話事權安排,早在多年前已於英國實行,結果還是防止不了危機爆發,在美國實行時會有分別嗎?歸根究柢,股東對管理層的薪酬看似有最終決定權,實際未必懂得分辨,畢竟風險與回報並非三言兩語說得清楚。再者,更為關鍵的可能是股東未必會反對追求短線利益,如果他們同樣獲得可觀回報例如股價上揚,成為既得利益者,結果可能會贊成管理層冒險,情況就如同金融海嘯爆發前一樣。

其實,企業管理層甘心冒險,固然是為了本身的利益,但市場監管鬆懈,讓那些謀取暴利的不負責任交易有機可乘,同樣難辭其咎。一旦爆煲,股東及管理層的損失,相對於社會付出的經濟成本,根本是微不足道。因此,要避免危機重演,就要有嚴格的市場監管,尤其不要讓企業坐大,變成「大得不能倒下」的怪獸。當所有企業都不是非救不可,冒險的機會成本增加,限制管理層薪酬的措施才會收效,不妨看看奧巴馬還有甚麼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