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跑在上海之前 何懼被取代

上海正積極研究推出國際板,吸引境外企業赴滬上市,現正在本港大型上市公司之間,掀起一場北上掛牌的討論熱潮。上海勢必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後起之秀。本港如何迎接新挑戰,在形勢比人強的壓力下,最終是創造雙贏,抑或落得斯人獨憔悴的獨輸局面?

本港金融中心地位將視乎能否提高效率,重新定位的問題。放眼全世界比僅僅北望神州,出路將更為廣闊,不能高瞻遠矚,盡早謀劃,危機不在旦夕之間,亦不遠矣!

中國為配合經濟發展的需要,打造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已是一錘定音,各項研究籌備工作已開始啟動。先有王岐山副總理在英簽訂兩國企業到對方交易所上市協議,隨即引起滙控成為外資在內地上市的猜測,滙控亦公開表明在上海掛牌可以令股東受惠。隨後和黃亦公開表示有意在上海上市,其他藍籌地產公司也相繼表示有興趣,至於不缺資金的中移,亦計劃以預託證券方式回歸,可見遠赴上海上市,將成為一股熱潮,勢不可當。

中移作為龍頭紅籌,回歸內地是理所當然,回饋內地投資者,只是遲早問題,但為何外資以至本地大藍籌都如此熱衷北上掛牌,其實離不開現實的利益問題。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就算在全球經濟衰退狂潮中,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增長幅度最低仍達百分之七點五。

經過多年來的中港經濟融合,本港不少大型上市公司都直接或間接參與內地投資,佔公司盈利的比例亦與年俱升。透過內地上市籌集人民幣資金,直接用於內地投資,可以說更為直接及簡便,既可節省成本,又可提高知名度及股東價值。

上海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現時當然仍無法追及香港,但上海股市發展潛力雄厚,個別範疇甚至已超越香港,整體市值及每日成交均已高於港股,去年在新股集資額方面更名列亞太區首位。雖然內地股市還不成熟,但隨着時間推移,本港市場吸引力的確存在不少隱憂。

本港面對上海的挑戰,港交所主席夏佳理預計本港在未來三十至四十年,仍是全球首三位金融中心,真的缺乏令人信服的理據,或只能說是自我安慰,減少市場的憂慮吧。

本港金融決策階層始終都必須面對現實,掩耳盜鈴不能解決問題,內地日後若能提供完善配套,更容易籌集資金,上市公司為股東利益,選擇前往內地上市集資,這是無可厚非的市場行為。

本港唯一出路,只能朝向更高端發展,尤其在金融海嘯後期,歐美市場未復元氣之時,把握機會吸引不同國家企業來港上市,提供更彈性、更具效率的上市處理方案,保持市場成交活躍,所謂永遠跑在上海之前,何來被取代的憂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