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元彪 元華「打」出個未來

棒下出孝兒,無疑是舊社會的金科玉律,于占元與七小福雖非骨肉相連的父子,卻有着恩深似海的師徒情分,于師傅狠狠打在他們身上的每一棒,正正解讀何謂「嚴師出高徒」!

「中國戲劇學院」奉行舊社會的「師徒制」,師傅打打罵罵好比家常便飯,徒弟逆來順受亦視作等閒。

于師傅對「七小福」管教極嚴,有錯必打,他們常被打至滿身藤條印,元彪娓娓道來:「我哋以前見師傅好似見到老虎咁!因為佢太惡喇!」元華亦苦笑說:「當年師傅用嚟打徒弟條藤條足有手指公咁粗,少則打4、5藤,多則打10藤8藤,我試過畀師傅打成70藤!」這狠狠的70藤,難怪華哥怎也忘不了。

所謂「打在兒身,痛在母心」,眼見兒女被責打,做父母的又怎會不痛心?況且子女一星期只能回家一次,對父母來說,一星期只見一面怎會足夠?但何以他們仍狠下心腸,送子女到于師傅處受苦呢?在當時社會來說,說到底,正如星仔在《九品芝麻官》所言,橫睇掂睇,都係一個「窮」字。

師徒制學一技之長

戰後50、60年代,香港社會形態仍十分簡陋,偏偏貧苦家庭總愛生3、5、7個孩子,無奈人浮於事,父母四出尋生計,哪有時間照顧子女,就如成龍的父母要遠赴澳洲工作,亦逼於將成龍交託于師傅。

人人為口奔馳是一個因素,而資源匱乏亦大有關連,在困苦的環境下,當年的小朋友很多未讀完小學,便要做工幫補家計及供弟妹讀書。

昔日仍只是工業雛形的香港,盛行勞力手作,不少行業均採取學師制,比如打金、裁縫及戲行等,雖然有只包三餐、有包食宿,或再加些微工資,但已可減輕沉重的經濟負擔,又可學得一技之長,對父母而言,實在何樂而不為。

一日三餐藤條送飯

戲行的于占元成立「中國戲劇學院」,也是採取學師制,除此之外,當然亦有因太頑劣而被父母送去學師的一群。談起頑劣,元華竟毫不介意的說:「師傅話唔百厭學唔到呢啲㗎!所以百厭嘅小朋友先會收,好似我放假返屋企,父母見到我咁頑皮,都覺得我要返去畀師傅打吓先得。」

重提舊事,元華、元彪與元秋等幾位師姊弟,同是餐餐「藤條炆豬肉」的「過來人」難怪不約而同地說:「如果冇師傅打,我哋就唔會有今日。」

事實確是如此。可惜今天香港,父母罵一罵掂一掂,子女隨時報警拉人;往日社會何止不打不成材,打完還要謝恩!時代不同,「打與不打」各有深層意義,但「七小福」就絕對是「打」出個未來的最佳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