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出訪沙特、埃及和伊朗三國,成為輿論焦點。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成為石油淨進口國後,對海外石油的依賴程度就不斷加深,二○一四年,中國進口石油三億多噸,中東是中國石油的重要來源地。預計到二○二○年,中國進口石油將達四點二億噸,此後,這個數字仍會不斷增長。由此可見,保持中國同中東產油國的友好關係,直接決定中國社會的平穩運行,如果中東石油來源被中斷,中國社會將遭受難以承受的重創。

正因如此,中國政府歷來重視中東外交,但中東外交恰恰又是世界上最難搞的外交,這主要是因為中東地區形勢錯綜複雜,不同國家之間,由於宗教、種族、領土等各種衝突和糾紛相互交織在一起,對抗嚴重,衝突不斷,即使同一國家內部也是派系林立,衝突頻頻。

以習近平訪問的三個國家來說,沙特和伊朗的對立關係世人皆知,兩國互視對方為中東地區最大對手,其矛盾衝突由來已久,今後也很難和解。時下,以沙特為首的多國軍隊正在也門同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裝激戰,兩國可說是處於戰爭狀態。埃及則面臨顏色革命之後的重建階段,整個社會局勢仍動盪不安,而埃及和伊朗的關係也不和睦。

由於中東局勢複雜,很多國家在處理同這一地區的外交關係時異常棘手,稍不小心就被捲入各種衝突之中。再加上一些國家經常以捍衞人權或宗教自由為名,暗地裏做出各種卑鄙勾當,妄圖借機消滅不順從自己的政權,結果不僅使這一地區局勢火上澆油,也使本國外交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經濟優先不干涉內政

中國在處理中東外交時,堅持一貫的不干涉內政原則,不插手政治鬥爭,不介入宗教衝突,在對立的國家之間不偏袒任何一方,在動盪的國家之中不培植代言人,主張以平等對話解決各種衝突。在實踐中,則以貿易往來和能源合作為主要手段,主張互利共贏,在成為中東石油大買家的同時,也給中東經濟帶來巨大實惠。

應當說,中國這種經濟優先的實用主義外交是聰明的選擇,因為不論信奉何種宗教的國家,不論堅持何種主張的派系,都必須重視發展經濟,中國則成為他們的優先選擇。當然,這種外交也有風險,很容易被人看作騎牆式外交,給人一種左右逢源的印象,很難結交真正的朋友,對此,需要在實踐中以巧妙的智慧化解這種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