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治局早前進行專題學習會,強調愛國主義。但在香港,愛國主義已成為一門生意,各色人等圍繞着愛國愛港這四個字大做文章、大發其財。

一直以來,香港就流傳這樣一句話:「早愛國不如晚愛國,晚愛國不如忽然愛國,忽然愛國不如不愛國,不愛國不如賣國」,甚至是「愛國有罪,賣國有獎」。這些傳言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許多依據。以前特首為例,回歸之前為英國主子盡心盡力,參與最機密的「居英權計劃」,回歸之後官照做、薪照拿,而且居然一路晉升為香港特首。相比之下,那些在回歸前與英國人鬥爭的左派人士則被投閒置散,一些更淪為維園阿伯式的憤青。

愛國有罪 賣國有獎

再比如,壹傳媒旗下的《蘋果日報》反中亂港,以推翻中共為己任,但中資機構卻源源不斷為其提供廣告,甚至連井岡山市也在其刊物刊登紅色旅遊廣告,而深圳等地則放縱《蘋果日報》走私銷售,珠海有出版社甚至為黎智英樹碑立傳。

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愛國愛港」成為香港各界與中央博弈的籌碼,中央不對他們統戰,他們就裝瘋賣傻,中央不送大禮,他們就撒嬌邀寵,甚至與中央唱反調,打對台戲。中央送的大禮多,他們的愛國指數就高,中央送的禮物少,他們的愛國指數就低,愛國指數的高低,完全是看禮物的大小而定。

愛國愛港之所以成為一門生意,問題表現在香港,但根子在北京。眾所周知,統戰是中共三大法寶之一,統戰的本質是爭取與鬥爭,對中間力量要通過感化和說理等手段爭取他們的支持,而對頑固不化者則要堅決鬥爭,削弱他們的力量,因此統戰有一定的立場與底線。但最近十多年,中央對港統戰不分是非甚至顛倒黑白,大搞愛國有罪、賣國有獎的一套,結果劣幣驅逐良幣,讓人離心離德。

事實上,回歸後香港問題之所以積重難返,以致發展到公然倡導港獨的地步,除了西方勢力破壞與操縱,更重要的是中央有些部門在港推行一套讓人心寒的價值觀,導致回歸後人心迅速流失,尤其是一些中央官員與港澳地區的權貴結成既得利益集團,躲進衙門會所成一統,不理港澳市民的疾苦聲,這些人與其說是搞統戰,還不如說是被人統戰招安了。

中共第五代要在香港撥亂反正,核心是加強頂層設計,從最上層開始轉變思想,從分清主要矛盾入手,一一梳理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