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國外交,可概括為「奮發有為」一詞。奮發有為指的是態度和行動,好的行動和態度,不一定就有好的結果,但比起無所作為或被動防禦,奮發有為顯得主動和積極,從這一角度看,奮發有為本身也可看成是一種結果。

中國外交奮發有為,原因當然在於自身力量的增長。國際關係雖然也講時機、權謀和策略,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實力,實力決定地位,多大實力起多大作用。

事實上,中國的實力主要表現在經濟方面,經濟和市場是中國最重要的硬實力。儘管中國近兩年也陷入經濟衰退,但過去十多年高速增長積累的硬實力為外交的「奮發有為」提供了資本。此中的道理在於,經濟不單是外交的組成部分,還是外交的基礎,國家外交沒有經濟實力,說話就沒有多大分量。中國改革以來外交的主要目標,就是為經濟發展創造一個好的外部環境,以往如此,今天也是如此。

當然,經濟外交的內容和所扮演的角色已經不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由於實力不夠,中國只能被動適應國際規則,做一個國際規則的跟隨者。但在今天的全球治理中,中國雖然還未能在不合理不公正的國際規則之外「另起爐灶」,但起碼可以提出建議,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得不調整內部治理結構,給予中國更大權重,前不久甚至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這就是外交奮發有為的含意。

中美關係 鬥而不破

官方喉舌在總結去年外交時,用了下面這段話: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外交是「1.0版」,確立中國在國際體系中的基本角色;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外交則是「2.0版」,確定打開國門、融入世界的基本定位;今天的外交正在進入「3.0版」,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參與者、建設者,中國在世界秩序和全球治理中,發出自己的聲音——這個概括基本實事求是。

中國外交的特點大體可概括為五個方面:一是在國際秩序的重構中,提出自己的方案;二是鑑於新型大國關係建構不易,對美鬥而不破,對俄則維持良好關係,但避免結盟;三是南海局勢風高浪急,在嚴守底線的同時管控分歧;四是深耕周邊國家,穩定周邊形勢;五是進一步開拓中歐、中非關係,以歐非牽制美日。

當然,二○一五年中國外交也存在很多問題,最主要是中美關係的進一步疏遠,尤其在南海問題上,美國公然介入,並在中國南海島礁十二海里範圍內巡航,使南海問題愈趨國際化。不管出於何種考慮,中國僅對此表示抗議,而沒有進一步的反制措施,說明中美的實力差距仍然很大。如何避免南海問題升級,中美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是今年中國外交的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