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並把明年的經濟工作確立為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熱身多時的供給側改革終於成為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角。

會議把供給側改革看作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可見對它的重視。

從會議部署的舉措來看,供給側改革確也有一些新內容,例如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企業優勝劣汰,通過兼併重組、破產清算,實現市場出清;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業稅費負擔、社會保險費、財務成本、電力價格、物流成本上打出一套「組合拳」;擴大有效供給,通過創造新供給、提高供給質量,擴大消費需求,着力補齊短板等。

像兼併重組和破產清算,原本是市場經濟化解過剩產能的兩大有效手段,但鑑於它們引起的社會震盪太大,在過去是很少用的,化解產能過剩主要還是用行政手段限制投資。此次要求發揮市場的出清作用,淘汰殭屍企業,這是非常重要的政策轉向。用一些經濟學者的話說,周期性調整和結構調整,如果沒有一套退出機制,企業仍然可以通過官方的信貸或地方政府的保護得以延續,最終周期性調整和結構調整難有突破。因此,在建立新周期、新結構的同時,要剪斷與舊有結構和格局之間的「臍帶」。事實上,經濟困難客觀上也為推進企業兼併重組和破產提供了一個好時機,關鍵是政府要轉變觀念,捨得割肉。

減少政府對企業干預

降低企業成本也一樣。過去講降低成本,一般指降低融資成本,在經濟處於周期性調整的新常態下,融資成本當然還要繼續削減,然而,更重要的是,要在制度性交易成本、企業稅費負擔、社會保險費、財務成本、電力價格、物流成本等方面為企業減負。此次會議的突破之處,就在於在上述方面提出了一套組合拳,這有助於減少政府對企業的干預,給企業以更多發展自主權,實現輕裝上陣。

經濟處於困境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正確的改革思路以及推進改革的決心,對於中國這樣一個行政主導的國家,尤其如此。希望這回供給側改革能夠對症下藥,並且收到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