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克里訪問俄羅斯,與普京會面後對記者表示,美國已經不再尋求讓敍利亞政權更迭,應讓敍利亞人民決定敍利亞的未來。普遍認為,這番話是美國中東政策變化的重要標誌。實際上,克里的含義非常明顯,在這場圍繞敍利亞的美俄鬥爭中,奧巴馬已向普京認輸。

敍利亞問題起初本屬內部政治衝突,美國卻從中看到推翻敍利亞現政權的機會。美國認為,敍利亞阿薩德政權親俄,是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最後一個戰略支點,若能推翻,就可把俄徹底趕出中東。為此,美國開始支持敍利亞反對派,並以阿薩德大規模侵犯人權和使用化學武器為藉口發難,要求阿薩德下台。對美國這種明指阿薩德、暗圖俄羅斯的伎倆,俄羅斯心知肚明,不可能坐以待斃。

失道寡助 眾叛親離

由此,敍利亞問題由內部衝突演變為美俄角鬥:美國不斷要求阿薩德下台,向聯合國施壓,還在背後支持敍利亞反對派;俄羅斯公開支持阿薩德,不但邀請他訪俄,還屢次在聯合國否決美國提案。當時,雙方僵持不下,可說打成平手,但隨着事態發展,敍利亞反對派中分化出一些恐怖勢力,最終壯大了恐怖組織伊斯蘭國。

伊斯蘭國的一系列暴行引起公憤,美國卻想借其手推翻阿薩德政權,因此不願加大力量反恐,因而在國際社會失去道德高地。此時,俄羅斯卻抓住機會出兵轟炸伊斯蘭國,在佔領道德高地的同時,也給阿薩德政權以巨大支持。起初,面對俄羅斯的直接出擊,美國雖然沒有選擇針鋒相對的正面還擊,但也沒有退讓認輸,指摘俄羅斯轟炸伊斯蘭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是打擊恐怖組織,實際是支持阿薩德政權。當時,美國態度強硬,主因之一就是得到歐盟的支持。

然而,事情發展超乎美國預料。伊斯蘭國在法國巴黎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恐怖襲擊,並且繼續四出恐嚇,加上面對大規模難民危機,歐盟對美國製造的中東亂局忍無可忍,開始與美國分道揚鑣,轉而尋求跟俄羅斯配合,共同打擊恐怖主義活動。

先是在國際社會失去道德高地,接着失去盟友歐盟支持,美國徹底淪為孤家寡人,再也無法同俄羅斯對抗,退讓認輸成為奧巴馬唯一的選擇。通過此事,美國應當明白,雖然俄羅斯再也不是當年的前蘇聯,但也不是可以輕易對付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