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議長博納突然宣布辭職,震驚美國政壇,其力度之猛連習奧會這種外交重頭戲都被比下去。其實,博納此舉,相當於美國版的「犧牲小我,維護大我」,捨生取義。

眾所周知,民主共和兩黨惡鬥,已讓美國的民主體制飽受傷害,尤其是近年關於債務上限的爭鬥更為人詬病。博納於二○一一年成為民主黨執政下共和黨眾議院的議長。他上台伊始,就遇到了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債務危機。極端保守的共和黨派別「茶黨」拒絕提高債務上限,並以此要挾奧巴馬政府削減開支、減少社會福利。博納作為眾議院議長和眾議院多數黨主要領袖,從中積極斡旋,在到達債務上限前與民主黨達成暫時性妥協。

然而,債務危機遠沒結束,到二○一三年年初,美國政府再次面臨債務危機和聯邦預算問題。在共和黨極端勢力的強力狙擊下,美國聯邦政府於當年十月一日關門大吉。共和黨人的開價非常苛刻,要求在減少政府預算的同時,停止為奧巴馬的醫保法案提供資金支持。博納當時費盡口舌,左右斡旋,國會兩黨最終達成一致,政府重新開門。

可惜,危機依然沒有徹底過去。今年九月三十日,聯邦政府又一次因為預算問題面臨關門危機,共和黨今次瞄準了美國最著名提供計劃生育的非政府組織,要求奧巴馬政府停止對該組織支持,聲稱該組織所作所為,與共和黨堅持「反墮胎」的社會保守主義觀念完全相反。

兩黨鬥爭 無休無止

事實上,新保守主義共和黨人這兩年在國會中的影響力愈來愈大,甚至以議長席位相要挾:如果博納不堅決站在共和黨一邊,就會被自己的黨友罷免。一邊是共和黨利益,一邊是國家利益,博納夾在中間,左右為難,無奈之下,只能先發制人,主動辭職,讓黨友無處發飆。博納在宣布辭職的演說中一再強調:「作為議長,我的首要任務是保護我們的體制,而當前領導層之間的矛盾衝突將對體制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尚幸,兩黨最終達成協議,通過一個短期預算法案,讓政府暫時避過停止運作的危機。可以說,博納以自己的辭職換來美國政府的穩定。

博納的辭職也說明美國現行體制病入膏肓,無休無止的兩黨鬥爭和日益嚴重的意識形態極端化趨勢,使美國陷入長期內耗,博納個人的悲劇也是美國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