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官就不要想發財,想發財就不要去做官」,自從習近平提出這個號召之後,內地官場就湧動下海潮,不少廳處級官員不奔仕途奔錢途。精英階層的轉身,對中國的政治版圖將產生微妙變化。

據報道,山東濟寧市市長梅永紅日前辭職,準備前往深圳華大基因任職。梅永紅曾任職科技部司長,五年前由中央組織部選派到山東掛職鍛煉。作為重點培養對象,梅永紅仕途大有可為,如今卻主動辭職下海,說明自從中共第五代實施反腐整風之後,官員們對仕途已不像過去那樣熱衷。

事實上,除了梅永紅,近期還有多名廳局級官員辭職,比如山東菏澤市副市長張毓華辭職下海,出任太平洋財險深圳分公司黨委書記。另外,國家衞計委體制改革司原副司長劉殿奎、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原副司長張明倫最近也辭職,加入陽光保險集團。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輪下海潮與鄧小平南巡之後的下海潮有很大的區別,當時的下海潮是政府主導推動,而今次則是官員主動選擇。另外,這一輪下海潮的官員,很多都是實權部門的,例如中國證監會、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衞計委等,這些擔負重要行政管理職能的官員們與市場關係緊密,甚至與當時的監管對象關係密切,他們下海進入這些公司,可以獲得高薪與股份,收入往往是政府工資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在短期內就可以獲得財務自由。

官商勾結大發橫財

那些聘請這類官員的公司,其目的就是利用他們在政府的人脈及訊息源,為公司爭項目、爭資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這樣也給官商勾結提供了溫床。早前被抓的中國證監會處罰委原主任歐陽健生,辭職下海之後勾結中證監的處長劉書帆等人,大肆進行內幕交易,在股市上下其手,大發橫財。

正因為此,內地不少學者提出要規範下海官員,建議官員下海之後,三年內不能前往曾監管的企業任職,以避免這些官員辭職之後行使腐敗期權,但當局卻遲遲不動手,後知後覺,這為官場埋下了地雷。另外,官場精英紛紛離開體制走向商海之後,也為中國的政治劇變奠定了基礎。過去體制內吸收了大量的精英人物,這種行政吸納安排,使體制外無法形成有效的反對力量,對當局無法形成有效的挑戰,但隨着大批年輕官員下海,體制內外的力量開始慢慢改變,再過十幾年,體制外恐怕就是另一番光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