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協議簽署後,中東格局發生重大轉變,沙特變得四面楚歌。在此困境下,沙特外交開始積極思變,陸續作出一系列調整。

沙特皇室通過伊核協議明白一個簡單道理:美國這個老大靠不住,盟友在關鍵時刻往往被其出賣。雖然沙特近年向美國大買武器,向華盛頓交了上千億美元的保護費,也為美國的中東戰略兩肋插刀,但事到臨頭,美國照樣對沙特就伊核問題的關切視若無睹。正因為此,沙特從一邊倒向美國,開始向中俄等國下注,在中美俄三大國之間進行戰略平衡。

油元雖多 腰桿不硬

沙特另一個收穫是認識到敵我矛盾是可以轉化的,昨天的敵人可以變為今後的盟友,而今日的朋友則可能變成明日的敵人。事實上,伊核協議簽署前後,沙特與過去的敵人已有微妙互動。比如沙特不顧美國強力反對,向俄羅斯投資一百億美元雪中送炭。另外,與伊朗的關係也開始緩和,沙特國王薩勒曼日前罕見會見到訪該國的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政治局領導人邁沙阿勒。眾所周知,該組織的幕後支持者是伊朗,沙特此舉顯然是投石問路,向伊朗伸出橄欖枝。

沙特第三個收穫就是了解到打鐵還需自身硬。沙特雖然靠石油富甲一方,但光靠美元無法獲得外交實利。沙特在也門、伊拉克等問題上屢屢處於下風,就是沙特的軍力華而不實所致,雖然擁有最先進的武器,戰鬥力卻不堪一擊,面對也門胡塞游擊隊也無可奈何。另外,沙特沒有核武,也使其說話腰桿不夠硬。今次伊核協議簽署後,相信沙特關於軍隊的建設甚至核武的政策,都將發生變化。或許用不了多久,沙特的大漠深處將突然出現核試。

沙特外交無論怎麼變,但有一點不會改變,就是堅決保障皇室的執政地位。沙特皇室近年來紛爭不斷,內部爭權奪利無日無之,再加上國內民眾反專制反獨裁的聲浪愈來愈高漲,沙特皇室已是應接不暇。在這個背景之下,沙特外交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外輸出矛盾,轉移國內焦點,同時防止遜尼派、什葉派衝突蔓延到國內,並加強對海灣各國的控制,確保沙特的領導地位。

但形勢比人強,沙特皇室政權如果不大刀闊斧地改革內政,適當地滿足國人的民主訴求,對外韜光養晦,停止輸出極端恐怖主義,沙特皇室隨時可能面臨當年伊朗巴列維王朝一樣的命運。